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微信透视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现代传播学史上,麦克卢汉无疑是一位极具特色的理论家。在他之前,传播学基本都是围绕媒介的信息内容及效果进行研究,而麦克卢汉则一反传统,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科技以其强大的力量使交流、互动和分享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技术将人类传播重新带回到“部落化”状态。在媒介流变的今天,微信体现着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功能和效果。
作者
陈思亦
机构地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8-49,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关键词
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
传播学史
信息内容
媒介技术
新媒体时代
传播过程
移动互联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21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周亭.
寻找解读麦克卢汉的钥匙——再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32(8):143-144.
被引量:6
2
殷晓蓉.
网络时代:麦克卢汉何以东山再起?[J]
.新闻大学,2003(78):83-87.
被引量:9
3
李明伟.
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J]
.国际新闻界,2006,28(11):40-43.
被引量:15
4
党昊祺.
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
.东南传播,2012(7):71-72.
被引量:218
5
单晓彤.
微信传播模式探析[J]
.新闻世界,2013(2):53-54.
被引量:94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商务印书馆,2000.33页.
2
(加)埃里尔·麦克卢汉等[编著].《麦克卢汉精粹》:中译本序[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40—441页.第444—445页,第442—444页.
3
(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M].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34页.
4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人的延伸—媒介通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99页.
5
(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4页.
6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页,第20页.
7
(加)D德克霍夫.《文化肌肤—真实社会的电子克隆》[M].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68页.
8
[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9页.
9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页.
10
麦克卢汉.为GeraldSteam1967年的批评文集《麦克卢汉:冷与热》的序言.[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何道宽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33页.
共引文献
321
1
刘丽叶.
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
.新闻传播,2020(3):44-46.
被引量:2
2
汪心馨.
“技术决定论”视角下的媒介环境学派思想解读[J]
.传媒论坛,2020,0(4):154-155.
被引量:1
3
张玲,汤美子.
新媒体环境下微商传播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20,4(5):156-157.
4
李家恒.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型舆论引导模式研究[J]
.传播与版权,2020(11):160-162.
5
张龙慧,黄建英.
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尿路造口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97):351-352.
被引量:1
6
郭雅秀,何友天.
浅谈《咪蒙》微信公众号传播概况以及局限性[J]
.广东经济,2017,0(10X):96-96.
7
曹智频.
理解媒介:国内麦克卢汉研究述评[J]
.东南传播,2008(10):64-65.
被引量:3
8
王蓁,钟雪艳.
基于大学生视角的微信功能研究[J]
.东南传播,2013(12):89-90.
被引量:17
9
盛伟芳.
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研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2):318-319.
被引量:63
10
谢亚秋.
网络定位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6):257-257.
同被引文献
4
1
荆绍福.
努力建设世界级的家庭档案管理示范基地[J]
.兰台世界(上旬),2011(5):5-5.
被引量:2
2
曹进,吕佐娜.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新新”媒介探析——以腾讯微信为研究对象[J]
.东南传播,2012(9):14-16.
被引量:56
3
孟红.
浅析家庭档案管理的意义及创新[J]
.办公室业务,2019,0(1):90-90.
被引量:1
4
刘苇.
家训档案的文化传承——以《福建家训》一书为例[J]
.福建史志,2019(3):30-3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王伟.
微信载体下家庭档案创新管理——以沈阳市为例[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476-4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伟.
以“互联网+”为导向的高校档案利用模式创新[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363-367.
被引量:4
1
白润生.
为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初读《中国新闻传播学史(1949-2005)》[J]
.新闻窗,2006(5):49-49.
2
高海波.
美国传播学的“冷战宣言”——重评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J]
.国际新闻界,2009,31(2):5-8.
被引量:7
3
张迪.
行进中的传播学——读《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10):32-32.
4
马锴.
浅析“烟花效应”在微博传播中的作用[J]
.美与时代(城市),2014(2):106-106.
5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J]
.传媒观察,2011(9):64-64.
6
李斐,张晓薇,蒋乐进.
电视效果研究浅探[J]
.新闻前哨,2006(10):53-54.
7
陈睿.
当代中国传播学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源于《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启发[J]
.中国传媒科技,2012(07X):220-221.
被引量:1
8
齐特,骆世查.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精神”初探[J]
.新闻世界,2014(7):354-355.
9
陶书霞.
论沃尔特·李普曼在传播学史上的学术地位[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3):21-22.
被引量:1
10
张健.
话语型态与问题意识:中国传播学30年发展研究的再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4):49-53.
被引量:2
青年记者
2014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