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剩余价值和生产过剩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剩余价值理论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起初的学者认为剩余价值产生在流通领域,后来重农学派把剩余价值的产生环节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这一转移对剩余价值理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为其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经济学家都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完善与发展,马克思更是把这一理论从经济领域扩展到了政治领域,使剩余价值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完整理论体系,并构成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上,从价值、价值量和使用价值入手,以泥瓦工工资到底应该是多少讨论研究了剩余价值及生产过剩,提出了价值溢价概念,并得出结论:即使消灭了工厂主对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无偿占有的剥削,企业投资生产也还有利润,生产过剩也还会产生,由此导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也无法避免,这个和社会制度没有关系。
作者 孙晓飞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4-45,共2页 Commerci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人民出版社.1972.
  • 2王明亮.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2.
  • 3王毅武,康星华.资本论现代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254-255.
  • 6梁玉丽.马克思的生产过剩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1-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7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