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惠栋构筑汉学之渊源、立意及反响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惠栋在乾隆年间首次打出汉学旗号,是原始要终地认识汉宋问题从无到有发生、演化的关键。晚近学人多以汉宋之争的眼光来认识惠栋学术,与其原意颇有距离。惠栋构筑汉学,主要落实于《易》学,实渊源于宋儒而自成一说。他在钩沉两汉专门之学后,阐发《易》理,以此统贯诸经,借汉儒古义发明微言大义,以与学术高峰程、朱之学竞争,实是暗用宋儒道统之说而又修正道统论。惠栋汉学成为一时显学,引起学人主动辨析汉学名义,区分治经的求古与求是,恰恰显现清代几乎没有多少纯宗汉学的学人。
作者 於梅舫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101,共10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金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桐山基金项目(1209168-11200-9350007)“学海堂与近代汉宋关系”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6

  • 1沈彤.《古文尚书考序》..《果堂集》卷五.,1743年..
  • 2惠栋.《上制军尹元长先生书》,《松崖文钞》卷一,《续修四部全书》第1427册,第275页.
  • 3凌廷堪.《与胡敬仲书》[A]..《校礼堂文集》[C].中华书局,1998年.第204页.
  • 4陈居渊.简论惠栋标帜“汉学”的易学特色[J].周易研究,2007(4):49-56. 被引量:1
  • 5戴表元.《天原发微序》,《剡源集》卷七.
  • 6袁桷.《龚氏四书朱陆会同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十一,四部丛刊景元本.
  • 7章太炎.《学隐》,《检论》卷四,《章太炎全集》第3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80页.
  • 8戴震.《郑学斋记》,《戴震文集》卷十一,第177页.
  • 9任兆麟.《戴东原先生墓表》.《有竹居集》卷十.两广节署,嘉庆元年.
  • 10陈澧.《本朝诸儒》一.《陈澧遗稿》第7合订本.中山大学图书馆藏,.

二级参考文献25

  • 1彭有明.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语用预设[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6):63-67. 被引量:10
  • 2钱大昕.潜研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 3惠栋.易汉学[M].象数易学发展史[M].济南:齐鲁书社,1994.
  • 4孙剑秋.惠栋治易的特色与贡献[M]//大易集说.成都:巴蜀书社,2003.
  • 5叶景葵.易汉学跋语[M].上海:上海图书馆藏手稿本.
  • 6纪磊.周易本义辨证补订[M]//续修四库:第3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7惠栋.周易本义辨证[M]//续修四库:第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8惠栋.易大谊[M]//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
  • 9惠栋.明堂大道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 10王法周.刘献廷·李塨·惠栋·庄存与·戴震·阮元[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