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现状,对我国目前主要的回收体系——分散型回收体系、层级回收体系、点对点回收体系以及混合的回收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3级网络—信息系统的回收体系,即回收点、回收站、集散中心3级网络以及回收信息系统化的体系。以期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
韩业斌
机构地区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出处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4年第7期56-58,共3页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关键词
再生资源
回收
体系
研究
分类号
F124.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1
1
李志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对城市环境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作用和影响[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8):253-256.
2
张伟红.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构建研究[J]
.当代经济,2011,28(15):40-41.
被引量:4
3
刘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做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8(5):20-21.
被引量:1
4
欧阳强.
长沙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分析及建议[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4):24-28.
被引量:5
5
黄由衡,王娟.
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9):66-67.
被引量:8
6
章和杰,余文,梁晓,杨蔚.
构建浙江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J]
.中国环保产业,2008(12):66-70.
被引量:3
7
梅光军,解科峰,张纪文,金启源.
湖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与相关政策建议[J]
.再生资源研究,2007(4):8-12.
被引量:8
8
丁海军,李永青.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永康为例[J]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1):42-46.
被引量:4
9
程会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4(9):9-10.
被引量:5
10
尤麟.
为建立完整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作出新贡献——访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4(9):1-6.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沈乐.
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示范区的建设问题[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4(9):789-794.
被引量:2
2
张筱雷.
建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J]
.科技与经济,2004,17(6):57-59.
被引量:4
3
刘强.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J]
.环境经济,2005(10):20-22.
被引量:4
4
商一言.
北京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1):29-33.
被引量:7
5
郭学益,宋瑜,徐刚.
日本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24(12):35-40.
被引量:9
6
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J]
.再生资源研究,2007(2):1-3.
被引量:1
7
杜欢政.循环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法宝[N].中国特产报,2007-02-03(3).
8
陈宝泉.再制造业:节约型社会的支柱事业-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6-01-02(7).
9
张婷 郁寒梅 徐芳.电子废弃物的危害和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2009,.
10
张泽玉 佟贺丰 李薇 刘润生.中国电子废弃物现状与趋势.2007,.
共引文献
35
1
陆永其.
研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数据库[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2):11-14.
被引量:3
2
朱海伦.
金融风暴中循环经济的一个悖论——论保护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政策[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1):15-20.
被引量:6
3
邹晓涓,蔡坚.
湖北省构建循环社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三峡论坛,2010(4):98-101.
被引量:1
4
张哨军.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构建[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14-214.
被引量:1
5
王玉辉,赵春梨.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1):78-80.
被引量:3
6
邹晓涓.
循环经济视野下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488-492.
7
邹晓涓.
循环经济导向下的湖北省废弃物处理状况研究[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5):71-74.
8
王海龙.
大型再生资源加工配送企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安徽双赢再生资源集团发展模式为例[J]
.经济研究参考,2011(41):67-70.
被引量:1
9
杨瑞红.
论乌鲁木齐市垃圾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有效对策[J]
.环境与发展,2011,23(11):39-39.
10
刘厚莲.
再生资源行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估体系研究[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4(12):13-1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9
1
冉春娥.
逆向物流:不应被遗忘的角落[J]
.物流科技,2004,27(12):29-31.
被引量:2
2
孙林岩,王蓓.
逆向物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0):928-934.
被引量:106
3
郝梅玲,黄敬前,高刚.
逆向物流库存控制模型与逆向供应链管理库存理论综述[J]
.物流科技,2005,28(12):78-80.
被引量:3
4
程艳霞,吴应良,刘勇.
面向退货管理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2):8-10.
被引量:11
5
杰夫.摩根,Nick Wilkie,Simon Tucker,Rushanara Ali,Francis Davis,张晓扬.
社会硅谷:社会创新的发生与发展[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5):1-12.
被引量:26
6
徐锋,杨超.
构建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一体化网络结构[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3):61-64.
被引量:9
7
孙启贵,徐飞.
社会创新的内涵、意义与过程[J]
.国外社会科学,2008(3):90-97.
被引量:17
8
许金波,朱霞.
回收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3):54-55.
被引量:8
9
曹西京,张婕.
我国废品回收物流有效化管理建议[J]
.物流科技,2009,32(5):122-124.
被引量:4
10
顾秀英,李辉.
企业逆向物流实施方式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8):15-1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样,于东玖.
社会创新驱动的工业废弃物升级利用设计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7(5):1-5.
被引量:2
2
叶成龙,娄冬昕,杨佳佳,王叶峰.
“互联网+”时代我国共享单车发展及运营策略研究[J]
.物流科技,2018,41(12):68-7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龚正平,江志伟,温峻峰,李鑫,杜海江.
城市共享单车智能管控技术研究[J]
.机电工程技术,2019,48(5):8-10.
2
王光荣.
共享单车发展的多重困境与治理创新[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54-64.
被引量:3
3
韩冰.
博弈视角下废旧共享单车闭环供应链回收问题探讨[J]
.时代经贸,2021,18(1):38-42.
被引量:4
4
于东玖,王样.
可持续设计理论发展40年:从生态创新到系统创新[J]
.生态经济,2021,37(8):221-229.
被引量:20
5
安大地,虞心依.
基于公众参与的社区可持续设计研究与实践——以rPET再生品设计为例[J]
.包装工程,2024,45(6):308-316.
被引量:2
1
欧阳培,曹志宏.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7):21-24.
被引量:2
2
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
.广西节能,2006(4):17-18.
3
唐永宏.
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建设“绿色北京”[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5):4-8.
被引量:1
4
寇敏.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初探[J]
.再生资源研究,2004(6):6-8.
被引量:1
5
李雪飞,周恩德,杜小艳.
基于大数据的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优化研究[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6,9(6):11-14.
被引量:2
6
吕文德,宋树盛.
天津市深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1(11):28-29.
被引量:1
7
发展循环经济 完善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J]
.广西节能,2006(1):17-19.
8
商务部: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将启动[J]
.中国招标,2011(15):41-41.
9
钱晓君.
成都市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探究——基于成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分析[J]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7):257-257.
10
王丽娟.
建立长效机制 规范管理再生资源收购网点[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10):28-30.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