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乌台诗案”后苏轼词旷达背后的心理实际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对于苏轼词风格的转变起到了突出的作用,经历这一劫难后,苏轼前期绝对的乐观与旷达已经沾染上了更复杂、更深重的情感意蕴。不懈追求儒家理想却不可得的痛苦、思念亲朋却不得厮守的孤寂、时光宝贵却匆匆易逝的凄凉,在苏轼"乌台诗案"后的词作中相互交织,不容忽视。
作者
叶璐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43-45,共3页
Journal of Jiaozuo University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旷达
心理实际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林语堂.苏东坡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2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于志强.
我国古代文人的进退观——从苏轼的诗词看其思想的转变[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7(3):47-48.
被引量:1
4
苏罗密.
试析苏轼诗歌对现实人生的超越[J]
.沧桑,2011(4):111-113.
被引量:1
5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朱靖华.
苏轼早期诗中的人生思考及其追求“高风绝尘”的审美趋向[J]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0(4):37-4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
1
潘建伟.
自我说服的旷达:对话理论视野中的苏轼“旷达”形象问题——兼谈林语堂《苏东坡传》的中西文化观[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42-48.
被引量:2
2
李青云.
逆境里的超然旷达——苏轼密州三曲解读[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5):40-42.
3
王慧.
吾归何处——论苏轼词作中的“怀归”情结[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2):117-124.
被引量:1
4
马荣.
论书法中的线条质感表现[J]
.林区教学,2014(4):107-108.
5
贾峰.
“水月之喻”与“物不迁论”——谈苏轼《赤壁赋》的禅佛思想[J]
.语文建设,2015(3):43-45.
被引量:4
6
朱海风.
应重视中国治水历史深层次经验教训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1-6.
被引量:3
7
芮小燕.
谈五年制高职语文文学类文本的内涵挖掘——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4):172-173.
被引量:1
8
张由.
老却东坡成甘酿——浅谈苏轼词风嬗变[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0(8):100-102.
同被引文献
9
1
任俊,叶浩生.
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87-794.
被引量:97
2
温娟娟,郑雪,张灵.
国外乐观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29-133.
被引量:96
3
刘文,邹丽娜.
有关幽默感的心理学理论与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2):47-51.
被引量:10
4
张晓明.
乐观研究述评[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1):112-114.
被引量:8
5
张淑华,陈仪梅.
失业压力下个体的应对策略在其乐观-悲观倾向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检验[J]
.心理研究,2009,2(6):52-57.
被引量:5
6
张宁,张雨青.
性格优点:创造美好生活的心理资本[J]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161-1167.
被引量:41
7
马艳.
国内乐观研究述评[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95-97.
被引量:8
8
张小明.
苏轼后期诗歌创作的感伤心理[J]
.黄山学院学报,2000,2(2):54-57.
被引量:1
9
薛芳芸.
苏轼“安”与“和”养生观的启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2):83-8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刘方.
苏轼挫折境遇下性格优势中的乐观与幽默[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1(4):79-8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金美.
苏轼情绪转化策略的质性文本分析--基于苏轼词情绪文本数据的研究[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3):87-92.
1
朱启明.
通过感悟苏轼人生来赏读其作品[J]
.职业,2010(10Z):27-28.
2
余静.
风,筑起关怀的屏障[J]
.散文诗,2008,0(Z1):125-126.
3
赵毅衡.
儒者庞德——后期《诗章》中的中国[J]
.中国比较文学,1996(1):42-60.
被引量:17
4
李瑞杰,刘鑫.
浅论苏轼与僧人的交往对其诗歌的影响[J]
.文学界(理论版),2010(9):70-72.
5
程天保.
阳关曲[J]
.今古传奇(单月号),2015,0(3):178-181.
6
朱秋德,司方圆.
论科举制度对苏轼人生的影响[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0(2):101-106.
7
吕艳波.
从刘姥姥眼中看贾府[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7):31-32.
8
龙长吟.
形丰神活 干振枝披──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J]
.当代作家评论,1995(1):67-75.
被引量:4
9
王建.
儒、道、佛思想对苏轼人生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2013,0(35):32-32.
10
龙长吟.
开拓广阔的历史空间与审美空间──论曾国藩的形象塑造[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5,19(2):94-97.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