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河南省区域试验大豆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夏大豆区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
陈桂娟
吴国华
机构地区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试验站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9期123-124,共2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424020016)
关键词
夏大豆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1
王明泉.
玉米杂交F_1代秃尖与亲本秃尖相关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01,9(4):43-44.
被引量:16
2
陈永欣,翟广谦,李彦良,王计虎.
糯玉米自交系、杂交种棒三叶与产量之间相关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1,9(2):50-52.
被引量:18
3
李波,陈喜昌,高云,张宇.
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相关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2):76-78.
被引量:7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冯勇,赵瑞霞,苏二虎,张来厚,刘志雄,孙峰成.
优质高效青贮玉米品种选育途径与方法的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30(S1):32-35.
被引量:19
2
王庆成,牛玉贞,王忠孝,张秀清.
源-库比改变对玉米群体光合和其它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1997,12(1):1-6.
被引量:35
3
李少昆,赵明.
玉米杂交组合光合特性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1999,36(1):8-10.
被引量:9
4
白永新,王早荣,钟改荣,郭还威.
玉米高配合力亲本自交系、杂交种棒三叶的性状分析及叶面积的相关性研究[J]
.玉米科学,1999,7(2):24-26.
被引量:29
5
梁晓玲,阿布来提,冯国俊,李进,李铭东,李维鼎,高慧慧.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玉米科学,2001,9(1):16-20.
被引量:139
6
王国庆,韩加宏,张波,张志辉,闯家红.
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总结[J]
.玉米科学,2003,11(S1):63-64.
被引量:11
7
张劲柏,李仁昆,高飞,潘金豹.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锐——青贮玉米[J]
.世界农业,2003(1):51-52.
被引量:52
8
戚长秋,孙福忱.
10个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对比试验[J]
.养殖技术顾问,2004(2):16-17.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02
1
陈凤金,麻翠丽.
应用DTOPSIS分析法评价青贮玉米新品种[J]
.河北农业科学,2006,10(1):48-51.
被引量:1
2
陈凤金,麻翠丽.
DTOPSIS分析法对青贮玉米新品种的评价[J]
.种子科技,2006,24(2):39-41.
被引量:2
3
张树权.
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5):56-59.
4
刘唐兴,屠乃美.
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4):70-73.
被引量:15
5
许海涛,许波,王友华.
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研究[J]
.种子,2006,25(12):80-81.
被引量:23
6
孟昭东,李文才,孙琦,张发军,丁照华,汪黎明,郭庆法,王洪刚.
玉米果穗结实习性遗传特点及其SSR标记分析[J]
.作物学报,2007,33(1):90-96.
被引量:6
7
许海涛,许波,王友华,王成业,张海申.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07(1):16-19.
被引量:26
8
王志刚,高聚林,王俊,孙继颖,赵明,董志强.
粮饲兼用玉米“双高”栽培物质生产特性及营养品质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2):82-87.
被引量:7
9
滕辉升,张述宽,陈天渊,苏琪,杨耀迥.
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作物杂志,2007(5):48-50.
被引量:23
10
许海涛,许波,王友华,王成业,张海申.
玉米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24(4):20-22.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45
1
赵银月,耿智德,保丽萍,王铁军.
云南省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120-122.
被引量:34
2
张玉革,胡绪彬.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大豆品种生物学性状的比较研究[J]
.大豆科学,2004,23(3):178-183.
被引量:45
3
张玉先,张瑞朋.
主成分分析在大豆产量与相关性状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2004,8(3):107-109.
被引量:14
4
宁海龙,李文滨,李文霞,王继安,张大勇,马忠宇,李晓辉,贾鸿昌.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J]
.大豆科学,2004,23(4):285-288.
被引量:11
5
李向华,王克晶,李福山,严茂粉.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研究现状与建议[J]
.大豆科学,2005,24(4):305-309.
被引量:43
6
杨守臻,陈怀珠,李初英,孙祖东.
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232-234.
被引量:18
7
潘相文,李文滨,李艳华,王国栋,王光华,金剑.
主成分分析在大豆抗旱性评价上的应用[J]
.大豆科学,2006,25(4):379-384.
被引量:21
8
Panthee D R, Pantalone V R, Saxton A M. Modifier QTL for fat- ty acid composition in soybean oil C J - - Euphytica, 2006,152 : 67 - 73.
9
王彩洁,李连华,李伟,徐冉,张礼凤,戴海英.
大豆品种产量与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1):5-6.
被引量:40
10
韩秉进,潘相文,金剑,王光华,刘长江,刘晓冰.
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大豆科学,2008,27(1):67-73.
被引量:108
引证文献
5
1
朱婧,范亚东.
生物性状与大豆产量的关系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8):59-62.
2
曹鹏鹏,王乐政.
德州地区大豆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J]
.辽宁农业科学,2015(3):35-38.
3
王宏勇,郭数进,李贵全.
晋旱125×(昔野×501)杂交后代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2017,23(3):76-80.
被引量:11
4
符小发,高强,任海龙,路子锋,王天地,陈积豪,严勇亮.
南繁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8,45(4):6-13.
被引量:15
5
孙影,叶录,王凤梧,廉培勇,郑成忠,梅雪,张子臻,王千军,徐振朋,王小明,黄文娟.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大豆高产群体性状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23,35(6):24-2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温宏伟,王鹏,李贵全.
^(60)Co诱变大豆滞绿突变体M_6变异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4):522-525.
被引量:2
2
李方舟,张海生,王军,杨婷婷,古晓红,李广信,刘晋联.
山西省大豆多点试验品系农艺性状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9,47(6):931-934.
被引量:2
3
张自强,王良,白晨,张惠忠,李晓东,付增娟,赵尚敏,鄂圆圆,张辉,张必周.
104份甜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作物杂志,2019(3):29-36.
被引量:6
4
冯钰,邢宝龙.
晋北区大豆新品系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9(8):176-180.
被引量:1
5
姜振峰,赵彩桐,李佳男,孙士祥,刘志华,李文滨.
不同生长习性大豆株高形成规律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50(12):33-42.
被引量:6
6
李换丽,王丹,张树伟,雷佳,吴霞,王新胜,马燕斌.
山西不同大豆品种再生体系的筛选[J]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2):161-166.
被引量:4
7
郑赟,温宏伟,王鹏,李贵全.
大豆滞绿(stay-green)突变体诱变后代表型性状变异分析[J]
.激光生物学报,2020,29(1):87-96.
8
周启龙,多吉顿珠,土登群培,刘云飞,益西央宗.
拉萨18个引进燕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草业科学,2020,37(3):550-558.
被引量:12
9
田艺心,曹鹏鹏,高凤菊.
基于主成分、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的大豆耐盐性综合评价[J]
.山东农业科学,2020,52(4):16-22.
被引量:26
10
俞华先,经艳芬,安汝东,郎荣斌,董立华,桃联安,孙有芳,杨李和,边芯,周清明,田春艳.
大茎野生种57NG208血缘F2代的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20,33(5):913-919.
被引量:3
1
许海涛,许波,王友华.
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研究[J]
.种子,2006,25(12):80-81.
被引量:23
2
郑群,李天来,吕国华,杨庆九.
播种期对瓜尔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342-345.
被引量:3
3
刘兴成.
番茄嫁接栽培效果试验[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5):23-23.
被引量:3
4
黄爱政,陈仕军,邝美玲,肖仕楼.
大肉丝瓜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6):65-66.
被引量:4
5
孙玉芹,江居洪.
大棚黄瓜不同品种综合农艺性状[J]
.北方园艺,1995(6):20-21.
6
王庆武,李秀梅,安秀荣,兰玉菲.
大杯蕈袋栽高产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130-132.
被引量:3
7
陈碧琳,罗战勇,李智军,飞(马单)健一,藤野雅文.
耐热甜椒新品种选育初报[J]
.广西农业科学,1991,23(5):193-196.
8
王桂梅,邢宝龙.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0):71-72.
被引量:4
9
邵景成,杨永岗,宋远佞.
全国保护地番茄区试品种综合评价[J]
.甘肃农业科技,1997(6):18-19.
被引量:1
10
兴花一号[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4):36-36.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