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同质性学习到异质性学习:教育的应然之选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个体学习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学习内容有意无意地被锁定于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观念、文化知识领域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形成了高度的同质性。这种学习就是同质性学习。反之则是异质性学习。从同质性学习走向异质性学习是青少年学生创新力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者 向立志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第8期13-16,共4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7

  • 1徐京华.人脑功能的非线性动力学的探索[J].自然杂志,1996,18(2):100-108. 被引量:3
  • 2[英]迈克尔·波兰尼 许泽民(译).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317.
  • 3[1]克劳斯@迈因策尔.复杂性中的思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4[3]J.H. Nonlinear Thinking,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60, No. 6,1989.
  • 5[4]丁润生、何跃、翟建才.思维学新探[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
  • 6[7]詹姆斯@格莱克.混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 7[8]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 8[12]赫尔曼@哈肯.大脑工作原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 9[13][美]彼得·B·纽鲍尔,亚历山大·纽鲍尔.自然的指印--遗传在性格中扮演的角色[M].赵永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 10[6]克莱蒙特(Clement,J.)为了说明在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连续"或"谱系"现象,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能够被意识和表达的程度,将缄默知识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无意识的知识(unconscious knowledge)"、"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以及"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与本文作者的理解略有出入.参见石中英先生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第230页.

共引文献10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