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老子对“德”观念的改造与重建 被引量: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一般情况下,从“道”出发或以“道”为中心对老子哲学展开探讨,已经成了理解老子思想的常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老子哲学的解释没有其他的向度,从救时之弊的子学氛围来看,老子的思考并非纯为了构建一个形而上的理境,而是出于挽救时弊的现实考虑,从现象界不断地向上追溯,体悟宇宙本源之处,并尝试将其体认的真理推用到人世,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这种现实关怀在“德”的问题上体现得更直接: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德”比“道”更为盛行,前者因具有解释政权合法性的功效而备受统治阶层的青睐;但在老子看来,这一话语在统治者的自我标榜中已沦为一种粉饰政权的“下德”,对此他要在批判中重建“上德”,还原“德”的应有价值,匡救时政的各种迷失。
作者 叶树勋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5-62,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先秦道家物德论研究"(编号14CZX023)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高亨,《老子正诂》,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 2刘笑敢.《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88-290、288页.
  • 3王邦雄,《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
  • 4小仓芳彦.《<左传>中的霸与德--“德”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见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七卷·思想宗教卷,许洋主等译,中华书局1993年.
  • 5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90

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