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张恨水的写实追求与新文学作家的批评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张恨水从五四新文学作家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得到启发,增强了小说的时代感和真实性,同时保持了通俗小说重道德批判的品质,体现了建构理想人格、企求社会稳定的愿望。张恨水将现实写真与浪漫传奇相结合,让读者在情趣描述中接受道德启迪。但在左翼理论家的批评声浪中,他淡化了自己的写作个性,挤压掉所谓非写实的因素,从而限制了自己艺术才能的发挥,这是过于强调写实文学功利性从而桎梏作家审美趣味的表现。
作者 王木青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5期169-174,192,共7页 Jiang-huai Tribune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张恨水与通俗文学的嬗变"(AHSK09-10D3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4

  • 1毕树棠.评张恨水《啼笑因缘》[N].大公报·文学副刊,1932-1-4.
  • 2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319.
  • 3志希.今日中国之小说界[J].新潮,1919(1).
  • 4夏征农.读<啼笑因缘)--答伍臣君[C]//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91-93.
  • 5钱杏郦.上海事变与鸳鸯蝴蝶派文艺[M]//阿英全集(第l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604-605.
  • 6张恨水.大江东去·序[M].重庆:新民报社1943:1.
  • 7抱筠.评张恨水(春明外史)--并为余超农君进一解[N].大公报·文学副刊,1930-1-6.
  • 8成仿吾.写实主义与庸俗主义[J].创造周报,1923:(5).
  • 9王元化.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J].上海文学,1980:(12).
  • 10《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27页.

共引文献28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