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加速油松凋落叶分解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对以往的关于油松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归还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加以总结和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速油松凋落叶分解的几点建议,主要包括营造微地形,改善小气候;适当间伐,保留适宜的密度;营建混交林,栽植绿肥植物。
作者
于欣
机构地区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0期86-88,共3页
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油松
凋落叶
分解
分类号
S791.25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4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827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5
1
孙书存,安树青,刘茂松,等.物种多样性与植物凋落物分解的相互关系:研究综述[C]//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2000:101-110.
2
郭剑芬,杨玉盛,陈光水,林鹏,谢锦升.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2006,42(4):93-100.
被引量:304
3
陈立新,陈祥伟,段文标.
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8,9(6):581-586.
被引量:106
4
杨曾奖,曾杰,徐大平,李尚均,卢建.
森林枯枝落叶分解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环境,2007,16(2):649-654.
被引量:69
5
刘鹏,程积民,王继飞.
贺兰山天然油松林凋落物储量与分解过程的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1):66-68.
被引量:7
6
郭芳琴,何兴元,陈玮,黄彦青.
沈阳城市和城郊油松凋落叶的分解动态[J]
.生态学杂志,2012,31(6):1397-1403.
被引量:5
7
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徐扬,郭蓓.
油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组分对间伐强度的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5):52-57.
被引量:52
8
王瑾,黄建辉.
暖温带地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2001,25(3):375-380.
被引量:123
9
李强,程旭,姜韬,许中旗.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
.河北林果研究,2012,27(4):396-401.
被引量:12
10
李志安,邹碧,丁永祯,曹裕松.
森林凋落物分解重要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04,23(6):77-83.
被引量:190
二级参考文献
274
1
朴河春,朱建明,朱书法,余登利,冉景丞.
植物营养元素的含量和δ^(13)C值随海拔而变化的特征及营养元素相互作用对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S1):412-418.
被引量:18
2
常宗强,王金叶,常学向,王艺林,贾玉琴.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功能[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6(z1):8-13.
被引量:52
3
王希华,黄建军,闫恩荣.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若干树种叶水平上养分利用效率的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4,23(4):13-16.
被引量:21
4
官丽莉,周国逸,张德强,刘菊秀,张倩媚.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4):449-456.
被引量:122
5
王希华,黄建军,闫恩荣.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凋落叶分解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4):457-467.
被引量:111
6
刘世荣,李春阳.
落叶松人工林养分循环过程与潜在地力衰退趋势的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3,21(2):19-24.
被引量:56
7
刘强,彭少麟,毕华,张洪溢,马文辉,李妮亚.
热带亚热带森林叶凋落物交互分解的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4):86-89.
被引量:20
8
代静玉,秦淑平,周江敏.
水杉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分组组成变化[J]
.生态环境,2004,13(2):207-210.
被引量:35
9
陈永亮,李淑兰.
胡桃楸、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下叶凋落物分解与养分归还的比较研究[J]
.林业科技,2004,29(5):9-12.
被引量:23
10
李淑兰,陈永亮.
不同落叶林林下凋落物的分解与养分归还[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5):59-62.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827
1
袁锋,王艳艳,李茂瑾,江传阳,刘贺娜,李坤玲,洪滔,吴承祯,陈灿.
不同海岸距离上木麻黄凋落叶金属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动态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2020(8):819-827.
被引量:8
2
魏舒沅,吴福忠,胡婉榕,王源,赵泽敏,彭艳,倪祥银,岳楷.
中亚热带森林雨季源头溪流植物残体锰和锌储量动态特征[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29(3):632-638.
3
包寒阳,李杨,邓先智,李露航,扎琼巴让,陈仕勇,类延宝,孙庚.
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对高寒沙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29(3):546-553.
被引量:6
4
吴若冰,朱玲,魏文涛,郭鸿蓉,卫芯宇,倪祥银,吴福忠.
中亚热带3种类型米槠林凋落叶水溶性组分及其氮磷养分含量[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29(1):131-137.
5
杜振宇,葛忠强,王清华,梁燕,李宗泰,刘桂民.
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及林分密度的影响作用[J]
.水土保持研究,2020,27(2):128-135.
被引量:13
6
李娜,赵传燕,臧飞,杨建红,郝虎,安金玲,张茂军.
祁连山青海云杉叶枯落物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动态[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4):483-490.
被引量:8
7
何帆,王得祥,雷瑞德,王宇超,余鸽.
秦岭林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性质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4):30-33.
被引量:13
8
刘勇,李国雷,李瑞生,郭蓓,徐扬.
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18-23.
被引量:21
9
郭喜军,孙长河,吴世峰.
我国森林凋落物研究综述[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5):47-49.
被引量:4
10
马亚娟,徐福利,王渭玲,陈钦程,赵海燕,赵亚芳.
氮磷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作用[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3):664-674.
被引量:35
同被引文献
8
1
苏芳莉,刘明国,迟德霞,孔祥文,胡万良.
间伐强度对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性质的作用效果分析[J]
.土壤通报,2007,38(6):1096-1099.
被引量:15
2
胡淑萍,余新晓,岳永杰.
北京百花山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8,22(1):146-150.
被引量:128
3
贾志军,王富,甄宝艳,刘玉涛,董智.
坝上地区沙棘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6(6):64-67.
被引量:8
4
徐娟,余新晓,席彩云.
北京十三陵不同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9,23(3):189-193.
被引量:65
5
贾芳,贾忠奎,马履一,张博.
抚育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幼龄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9,23(6):235-239.
被引量:32
6
赵阳,余新晓,吴海龙,宋思铭,黄枝英.
华北土石山区典型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2011,25(6):148-152.
被引量:64
7
石丽丽,徐成立,王雄宾,谷建才,赵廷宁.
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涵养水源功能影响[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2):108-111.
被引量:11
8
韩福利,田相林,党坤良,曹田健.
抚育间伐对桥山林区油松林乔木层碳储量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4):184-19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张栓堂,石丽丽,曲世伟,王雄宾.
冀北山地人工油松林水文效应研究[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4):117-12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杨会侠,温亮,李淳,张景根.
辽东山区人工红松林降雨截留分配效应[J]
.吉林林业科技,2017,46(2):9-12.
被引量:1
2
周巧稚,毕华兴,孔凌霄,侯贵荣,魏曦,魏小燕.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林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18,32(4):115-121.
被引量:29
3
王正安,邸利,王彦辉,余治家,周旺来,唐瑜敏.
白桦纯林和华北落叶松纯林枯落物层的水文效应——以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为例[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54(3):93-98.
被引量:7
4
孙于卜,欧晓彬,陈轲林,马文昌,林飞,王智威,龚磊.
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林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3):8-15.
被引量:5
1
王兵,周梅,德永军,斯琴毕力格,刘书文,斯琴格日乐,翟景峰.
四倍体刺槐不同栽培模式适应性评价[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9-12.
被引量:2
2
陈智忠.
绿肥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1998(12):27-30.
被引量:1
3
林平华.
木麻黄星天牛危害程度调查及建立防护林技术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0):185-185.
4
马聚卿,李聚芳,刘元华.
无公害标准化梨果生产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2008(7):31-31.
5
张成福.
岫岩县造林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防护林科技,2016,29(5):81-81.
被引量:4
6
李晓彬,徐金凤,高永峰.
北方细绿萍的栽培方法[J]
.养殖技术顾问,2009(11):36-36.
7
江生泉,涂清芳,贾雪晴.
南方豆科绿肥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1):19-22.
被引量:4
8
毛泳渊.
湘西地区绿肥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J]
.草业与畜牧,2007(4):38-39.
被引量:1
9
吕蒙蒙,郭慧玲,张兴忠,贾思民,张兆霞,周长忠,王玉杰.
泰山不同类型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与多样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8):17-18.
被引量:2
10
周润生,赵红军.
果园绿肥植物引种及覆草技术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96,28(2):22-23.
防护林科技
201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