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胶东半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4例临床特征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布尼亚病毒科的一种新型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近几年我院收治了部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自2013年6月医院开展荧光PCR方法检测布尼亚病毒核酸定量,至2013年10月,确诊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为24例。现将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如下。
作者
王兰萍
李敏
高迎文
张仁敏
机构地区
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济南市中心医院
出处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1096-1097,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
感染
发热
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征
胶东
分类号
R51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7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4).
被引量:246
2
陈华忠,吴伟梯,徐建人,王金富,张剑波,邵辉,梁伟峰.
浙江省首例蜱叮咬感染新布尼亚病毒诊治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4).
被引量:29
3
魏洪霞,成骢,池云,胡志亮.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六例临床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6):367-368.
被引量:4
4
张勇扬,熊亚莉,孙静,陈重,周文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6例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2):89-90.
被引量:8
5
Yu XJ,Liang MF,Zhang SY,et al.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as- sociated with 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na[ J]. N Engl J Med ,2011, 364 (16) : 1523 - 1532.
6
陈念,翁亚丽,李军.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5).
被引量:6
7
孙宝霞,路苓,许亮,李俊俊,刘辉辉,刘洋,宋帅,孙延壮.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8):503-504.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4).
被引量:246
2
陈华忠,吴伟梯,徐建人,王金富,张剑波,邵辉,梁伟峰.
浙江省首例蜱叮咬感染新布尼亚病毒诊治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4).
被引量:29
3
马亦林.
人类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近况[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5).
被引量:17
4
李世波,薛川,丁贤君,刘瑞定,林志益,仝振东,李绍民,王建军,柴能明,王晔恺,张缀琴,郑迪,黎运呈,李绍佐,郗建伟,薛红怡,李红玲,韩明芳,崔燕娜.
浙江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5).
被引量:14
5
赵春华,陈维华,周文峰,张春梅,席祯.
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四例临床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5).
被引量:6
6
陈念,翁亚丽,李军.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5).
被引量:6
7
楼莲青,李晓飞,陈永薪,叶韦玮,丁谦谦,陶兴飞,陈湘义,陈华忠.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例死因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6).
被引量:6
8
林其燧,陈立奇,吴卫,宋耀虹.
外周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体转录活性分析[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4):220-222.
被引量:87
9
陶义川.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87-188.
10
Smith RD. The pathobiology of HIV infection. A review. Arch Pathol Lab Med, 1990.114:235-239.
共引文献
270
1
陈慧,张选国,赵娇娇,秦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1例报道[J]
.新疆医学,2022,52(9):1117-1119.
2
段芳芳,刘伯毅,雷怀定,熊畅,尤辉,曾琴.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0(4):344-345.
3
彭真,尚佳.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现状及诊疗新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2022,39(4):223-226.
被引量:11
4
颜月,刘宇飞.
APTT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后的评估价值[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23,45(6):503-508.
被引量:1
5
隋怡,刘文芝,刘群,于健.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7例临床诊疗分析[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20,42(1):47-50.
被引量:2
6
陈华忠,吴伟梯,徐建人,王金富,张剑波,邵辉,梁伟峰.
浙江省首例蜱叮咬感染新布尼亚病毒诊治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4).
被引量:29
7
马亦林.
人类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近况[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5).
被引量:17
8
李世波,薛川,丁贤君,刘瑞定,林志益,仝振东,李绍民,王建军,柴能明,王晔恺,张缀琴,郑迪,黎运呈,李绍佐,郗建伟,薛红怡,李红玲,韩明芳,崔燕娜.
浙江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5).
被引量:14
9
赵春华,陈维华,周文峰,张春梅,席祯.
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四例临床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5).
被引量:6
10
陈念,翁亚丽,李军.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58
1
张勇扬,熊亚莉,孙静,陈重,周文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6例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2):89-90.
被引量: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EB/OL].[2014-10-28].http://WWW.moh.gov.cn/mohwsyjbgsls83481201010/49272.shtml.
3
PEPIN M, BOULOY M, BIRD BH, et al. Rift Vally fever virus ( Bunyaviridae: Phlebovirus ) : an update on pathogenesis, molecular epidemiology, vectors, diagnostics and prevention. IJ]. VetRes, 2010,41(6) : 61.
4
卫生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EB/OL].http://www.nhfpc.gov.cn/jkj/s3577/201108/90bfdcb5480c435b825d42c475be83fe.shtml2011-8-12.
5
程周祥,杨小祥,李群,何建刚,豆正东,吴家兵,喻艳林,王斐.
皖南地区2006年一起人传“粒细胞无形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1):4-7.
被引量:28
6
李德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概述[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2):81-84.
被引量:234
7
龙志国,朱红波,章正华,姜铧,夏云金,万楚成,张霞.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11例临床分析[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6):340-341.
被引量:10
8
刘力,官旭华,邢学森,申幸福,徐军强,岳金亮,霍细香,沙莎,吴海翔,黄静,蒋蔚,丁凡,周航,殷文武,李群,梁米芳,占发先.
2010年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2):168-172.
被引量:53
9
唐晓燕,崔宁,康锴,王海峰,尤爱国,赵国华,杨家强,黄学勇,杜燕华,陈豪敏,刘国华,许汴利.
一起聚集性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2):110-113.
被引量:45
10
胡建利,鲍昌俊,祁贤,王慎骄,崔仑标,郭喜玲,焦永军,李志锋,汤奋扬,汪华,周明浩.
20例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3):302-305.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3
1
孙鲁艳,张秀珍,刘葵花,杨铂,吴谙诏,袁成民.
山东省2014—2015年7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6(12):98-102.
被引量:2
2
丛丽娴,姚玉荣.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1):104-107.
被引量:3
3
张光霞,杨绍光,何英,白锋,韩蕾,胡甜甜,刘梦君.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疗纠纷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8,8(13):35-3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孙艳艳,王荣燕.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2019,4(7):16-18.
2
毛雪兰,邓宝成.
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2979-2984.
被引量:11
3
陈金霞,胡艳,徐静.
罗山县2010-2019年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20,41(5):79-83.
被引量:2
4
包群燕,徐彦,刘剑纳.
健康教育对蜱虫病及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2020,35(5):535-536.
被引量:2
5
郭倩,龚磊,朱梦,孙袁芳,何军,卢思琦,张磊,吕勇,吴家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合并脑部症状患者临床资料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2,38(11):1023-1030.
被引量:2
6
王海云,孙珍花,李爽,赵晓玲.
全方位护理策略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3):155-158.
被引量:2
7
李德才,李苓.
肺癌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4):191-191.
8
张倩.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7):187-188.
被引量:1
1
练祥,陈晨松,柯婷婷,朱平光,徐建荣,盛吉芳.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4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J]
.浙江医学,2013,35(7):585-58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4(4).
被引量:246
3
李曙晨,张丽丽,杨春玲.
强直性脊柱炎的实验室检查[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674-1675.
被引量:2
4
潘玉珍,张桂宁,赵仲堂,郝风荣,王永琪,牟广臻,于国海,李士瑞.
胶东半岛人畜弓形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89,27(3):51-53.
5
张薇薇,袁学华,谭华炳,李刚,李芳,占国清,郭鹏,汪晓.
以发热、腹泻、气喘为突出表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6):431-432.
被引量:3
6
吴丽花,王素云,蒋丽娟,陈华忠.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3例的护理体会[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738-1739.
被引量:2
7
陈晓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短期内死亡1例[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0(3):57-58.
8
杜琼,刘小琦,张玲英,杨正林,杨明清,杨洋.
拉米呋啶治疗慢性乙肝实验指标动态观察[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7,31(4):359-361.
9
杨湛,黄海,冼超.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临床关系[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1):52-53.
被引量:39
10
马立宪.
肝炎病毒核酸定量的临床应用[J]
.山东医药,1999,39(24):40-41.
中国临床研究
201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