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约翰·杜威终身德育思想的产生及内涵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终身德育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杜威是美国19世纪最具代表的道德教育学家,他的回归生活、全面发展的终身德育思想对人们在生活中开展德育教育、在成长中发展品格、在发展中完善人格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者
刘爱玲
史静文
机构地区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
出处
《陇东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9-121,共3页
Journal of Longdong University
关键词
约翰·杜威
终身德育
内涵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72.
2
约翰·杜威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3-64.
共引文献
12
1
罗雪梅.
试论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3):112-113.
2
姜俊和.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2):26-28.
被引量:14
3
张华,王永政.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理念与尺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2):385-388.
被引量:2
4
叶忠.
教育与就业关系发展的历史考察[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30-34.
被引量:8
5
康永久.
超主体的教育认识论[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1-4.
被引量:6
6
吴刚.
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研究使命[J]
.教育研究,2005,26(9):9-14.
被引量:26
7
陈云恺.
自然教育自由教育契合论[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1):48-52.
被引量:5
8
孙广勇.
从杜威看实践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作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1):137-140.
被引量:14
9
刘为影,李丽.
浅谈杜威的情境观[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141-141.
被引量:2
10
赵必华.
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3):443-44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0
1
袁桂林.
六十年代以来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J]
.比较教育研究,1995(5):1-6.
被引量:10
2
王一兵.
社会转型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学习——国际比较的视角[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1-9.
被引量:3
3
吴家桂,王翠.
论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终身德育[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7-21.
被引量:3
4
蒋华,何光全.
终身教育思潮及其在我国的传播与实践[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1):29-32.
被引量:5
5
杨大光.
终身教育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13-14.
被引量:4
6
王弢.
从客体引导到主体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方法研究[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23(6):58-62.
被引量:5
7
张典兵,孟祥萌.
终身德育理念的意蕴及实践策略[J]
.继续教育研究,2014(3):71-73.
被引量:4
8
张典兵.
终身德育理念的概念解析与实践路向[J]
.成人教育,2014,34(5):25-27.
被引量:6
9
张典兵.
学校德育模式的内涵解读及现代转向[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9(11):46-49.
被引量:2
10
李莉.
学习型社会高校德育人性化实践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26(3):43-4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徐晓婧.
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德育教育的关联性研究[J]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00-1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孙振良.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终身德育教育[J]
.长江丛刊,2018(29):179-179.
1
吴家桂,王翠.
论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终身德育[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7-21.
被引量:3
2
朱梅,傅金兰.
终身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探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3):128-131.
被引量:1
3
郑云云.
浅探佛教“践行”思想对当前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7):4-5.
4
高德胜.
终身德育引论[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4):14-18.
被引量:8
5
吴家桂.
终身德育的运行机制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2007(12):124-127.
被引量:1
6
焦爱民.
终身德育的现代哲学意蕴[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1):5-6.
7
陈里霞,卢清.
“奥特曼”崇拜在幼儿德育中的运用[J]
.教育论坛,2007(6):51-53.
8
周宏岩.
探索以人为本的德育实践[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2-55.
9
马爱民.
革新学校德育观念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2(01S):24-25.
被引量:3
10
王裕民.
从终身德育视角看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J]
.学理论,2010(6):140-143.
被引量:2
陇东学院学报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