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民族艺术感性形式的概念对象性审美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民族艺术感性形式的生成往往承载着本民族文化符号的能指性对象意义,以及这种符号在本民族反映和表达世界关系中的象征性与隐喻性表达,即民族艺术的生成与表现总是具有感性形式的概念对象性,与纯粹艺术审美具有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席勒"游戏冲动"中的"经验美",康德"反思判断力"中的"自然的理性的合目的性"的"纯粹美",黑格尔"感性显现"中的"依存美",分别从民族艺术文本生成的概念对象性审美、艺术象征表现的概念对象性审美与艺术鉴赏判断的概念对象性审美三个方面,阐明了民族艺术感性形式的审美内涵和特征。
作者 王治国
出处 《求索》 CSSCI 2014年第9期85-89,共5页 Seeker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王至元,陈华中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40页.
  • 2[德]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 3[英]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赵玉燕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06页.
  • 4[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24页.
  • 5[美]杰里·D·穆尔.《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欧阳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248页.
  • 6[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5,66页.
  • 7[德]黑格尔 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9页.
  • 8方李莉.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的民族艺术——以贵州长角苗衣饰艺术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58-61.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3

  • 1M.E.斯皮罗;徐俊.文化与人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34.
  • 2列维·斯特劳斯;谢维扬;俞宣孟.结构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279.
  • 3罗伯特·莱顿;靳大成.艺术人类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118-119.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