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古代汉语中的“双向动词”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根据语言事实,提出“双向动词”的概念。所谓”双向动词”,是指一个动词合有两种对立的方向。例如:“偭”,既训“向”,又训“背”。《说文》:“偭,乡(向)也。”《离骚》:“偭规矩而改错。”王逸注:“偭,背也。”段玉裁说:“偭训‘乡’”,亦训‘背’,此穷则变,变则通之理。”我们认为,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词义上的反映。“双向动词”这个概念,与前人提出.的“相反为训”“美恶同辞”“施受同辞”等概念有所不同,它是着眼于动词的“方向”的。动词的“方向”问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试作初步的研讨。本文谈三个问题:一、动词的方向性,二、古代汉语中的双向动词,三、双向动词的成因及其发展演变。
作者 谢质彬
出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60-67,共8页 Nankai Journal:Philosophy,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何乐士.《<史记>语法特点研究》,见《两汉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225-226页.
  • 2《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07-808页.
  • 3《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
  • 4《广雅疏证》卷三下.
  • 5《说文解字注》第八篇上,人部“俪”字注.
  • 6王力.《同源字典》[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1991年.第395页.
  • 7《说文解字注》第八篇上,卧部“监”字注.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