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助词“着”的两种用法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助词“着”的一般用法,语法学界已有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大都总结在词书性质的著作里,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以《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为例,它将“着”法总结为五项:
作者
宋玉柱
出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5-79,13,共6页
Nankai Journal:Philosophy,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着”
《现代汉语词典》
用法
助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
研究成果
汉语虚词
北京大学
分类号
H172.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1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第541-542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9月第1版.
2
《现代汉语八百词》,第595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第1版.
3
《连谓结构,还是偏正结构?》,载《逻辑与语言学习》1984年第2期.
同被引文献
54
1
刘丹青.
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
.中国语文,2002(5):411-422.
被引量:243
2
古川裕.
现代汉语的“中动语态句式”——语态变换的句法实现和词法实现[J]
.汉语学报,2005(2):22-32.
被引量:41
3
张黎.
“着”的语义分布及其语法意义[J]
.语文研究,1996(1):6-12.
被引量:44
4
魏丽君.
也谈动趋式的产生[J]
.古汉语研究,1996(4):44-45.
被引量:4
5
王健慈.
汉语评判动词的语义类[J]
.中国语文,1997(6):432-438.
被引量:27
6
费春元.
说“着”[J]
.语文研究,1992(2):18-28.
被引量:21
7
吴洁敏.
谈谈非谓语动词“起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2):27-38.
被引量:23
8
宋玉柱.
说“起来”及与之有关的一种句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1):16-21.
被引量:17
9
曹宏.
论中动句的层次结构和语法关系[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5):42-52.
被引量:49
10
曹宏.
论中动句的句法构造特点[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3):38-48.
被引量:71
引证文献
3
1
郑军.
汉语中动句的语义偏向[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1):100-103.
被引量:1
2
高惠宁.
现代汉语“N+V着+A”构式研究综述[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63-65.
被引量:1
3
蔡淑美.
汉语中动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空间[J]
.汉语学习,2013(5):78-87.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蔡淑美,施春宏.
中动句的形义关系、构造机制和层级系统——基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J]
.外国语,2023,46(6):33-44.
被引量:1
2
吴洲欣.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中动结构表达[J]
.汉字文化,2023(23):4-6.
3
刘楚群.
论中动句的生成动因[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4):63-66.
被引量:4
4
王月.
浅析“V着A”结构的语义指向关系[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3):45-47.
5
付岩,陈宗利.
汉语中动结构的界定及其范畴[J]
.外语研究,2017,34(2):30-35.
被引量:7
6
吴怀成.
汉语需要中动范畴吗[J]
.汉语学习,2020(3):56-67.
被引量:9
7
杨作玲.
也谈中动结构“NP受+V起来+AP”的形成过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3):104-107.
8
董成如.
也谈汉语中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及相关问题[J]
.当代语言学,2021,23(4):555-573.
被引量:2
9
贾倩.
“NP+V上去+AP”格式句法结构分析[J]
.现代语文,2021(8):53-59.
10
张巨武.
基于“NP+V起来+AP”句型的汉语中动结构考证[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6(4):71-77.
1
李浙红.
略论“之”字的一般用法——《韩非子》中的“之”字研究之一[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126-127.
被引量:1
2
钱秀芸.
从语用歧义角度探析“和”、“或”[J]
.科教文汇,2014(6):48-49.
3
杜慧珍.
忻州方言中的疑问代词[J]
.青春岁月,2017,0(1):45-45.
4
浦秀芬.
简析文言文中的形容词[J]
.怀化师专学报,2001,20(6):68-69.
5
周宗武.
略谈法语省略句的一般用法[J]
.外语教学,1980,1(1):43-48.
6
孙梅然.
英语常用动词的特殊性[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5,13(3):19-23.
7
吕祥忠.
趣谈THAT[J]
.今日中学生(下旬)(初三),2009(12):33-33.
8
郝光顺.
修辞和词汇、语法的关系[J]
.当代修辞学,1982(3):46-46.
9
张丽萍.
英语虚拟语气的特殊用法讲练[J]
.英语知识,2008(7):42-44.
10
尧世元.
“把”的一种用法[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111-11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