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国古代的人殉和殉节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它是汉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业绩。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几千年来,始终存在着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兄弟民族成份的一贯性文化传统,这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少见的现象。正因为如此,在生活上也同样存在着上下贯穿数千年的习俗。
作者 顾德融
出处 《中国史研究》 1987年第2期57-68,共12页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4

共引文献616

同被引文献17

  •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2[3][美]安乐哲,罗思文,余谨译.《论语》的哲学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8.
  • 3《智鼎》铬文:“我即赎汝五父,用匹马柬丝.”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编.殷周金文集成(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2838.
  • 4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2007:664.
  • 5按:乱,治也;“乱术”即治术.
  • 6张岱年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493、4.92.
  • 7王夫之.船山全书·礼记章句.长沙:岳麓书社,1996:10.
  • 8唐君教.青年与学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4.
  • 9按:佛教经典《大乘起信论》云:“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牟宗三先生将“一心二门”与康德哲学思想相时照.认为“一心二门”属于道德彤而上学或超鲍彤上学之范畴.(见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81-282.)本文所云“一心二门”,既非《大乘起信论》之“一心二门”,亦非牟氏意义上之“一心二门”,而是借用此一概念,表示人心能拥有和开出“知”与“仁”两种人之属性,而彰显人之所以为人之关键.
  • 10朱彬.礼己训纂.北京:中华书局,1996:348、345-34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