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周代殡礼考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周代贵族丧礼中的停殡仪式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礼俗现象,它在殡期、殡法等方面均与后世通常殡仪有着明显的不同。以往对周代丧礼的认识由于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而显得不够全面和准确。为弥补此种缺憾,本文拟系统考察周代殡礼的历史特征,并尝试利用考古学和民族学的材料就殡礼起源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释。
作者
胡新生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5-73,共9页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关键词
周代
历史特征
问题提出
民族学
考古学
丧礼
仪式
贵族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22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36
1
《谷梁传》.
2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M].,..
3
《左传》二十八年.
4
《左传》二十九年.
5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久丧再葬"条,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
6
《仪礼·士丧礼》郑玄往.
7
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景印2005年版,第36页.
8
汪中.《经义知新记》.
9
陶鸿庆.《左传别疏》,中华书局一九六三年.
10
《仪礼·七丧礼》郑玄注.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美]路易斯·享利·摩尔根,.古代社会[M]商务印书馆,1977.
2
Bartel,B.A Historical Review of Ethnological and Archaeological Analysis of Mortuary Practice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1982.
3
Kundson,S.T.Culture in Retrospect,1978.
4
Hodder,I.The Present Past: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for Archaeologists,1982.
5
Huntington,R,and Metcalf,P.Celebrations of Death:The Anthropology of Mortuary Ritual,1979.
6
Josephy,A.M.Jr.The Indian Heritage of America,1968.
7
Murdock,G.P.Ethnogrophic Atlas,1967.
8
Bloch,M.E.F.Tombs and Conservation among the Merina of MadagascarMan NS,1968.
9
Ucko,P.T.Ethnography and Archa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Funerary RemainsWorld Archaeology,1969.
10
Hudson,A.B.Death Ceremonies of Padju Epat Ma‘anyan DayaksSarawak Museum Journal,1966.
共引文献
122
1
韩国河.
试论汉晋时期合葬礼俗的渊源及发展[J]
.考古,1999(10):69-78.
被引量:23
2
杜正胜.
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一个方法学的探讨[J]
.考古,1992(4):335-346.
被引量:18
3
童恩正.
摩尔根模式与中国的原始社会史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1988(3):177-196.
被引量:27
4
张洲.
华县梓里仰韶人葬俗的意义[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9(4):72-77.
被引量:1
5
郑志强,周颖.
《周南》、《召南》之“南”正义——兼论二《南》与“楚风”的关系[J]
.中州学刊,2004(6):82-87.
被引量:6
6
金荣权.
论《诗经》时代的品貌审美[J]
.中州学刊,2004(6):88-91.
被引量:2
7
李春祥.
论《三国史记》的编撰方法、历史观及史学思想[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15(4):118-125.
被引量:10
8
王纪潮.
楚人招魂的萨满教图式[J]
.社会科学战线,2006(1):208-211.
被引量:1
9
夏寒.
江苏高邮龙虬庄史前墓葬人口状况分析[J]
.江汉考古,2006(2):40-46.
被引量:1
10
彭忠德.
刘勰的“素心”与“素臣”说辨析[J]
.史学史研究,2006(3):76-8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3
1
李仰松.
谈谈仰韶文化的■棺葬[J]
.考古,1976(6):356-360.
被引量:25
2
卢连成,郑文兰.
长安张家坡M183西周洞室墓发掘简报[J]
.考古,1989(6):524-529.
被引量:23
3
姜波.
豆卢氏世系及其汉化——以墓碑、墓志为线索[J]
.考古学报,2002(3):303-334.
被引量:14
4
李洪君.
周代三年之丧考[J]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68-72.
被引量:2
5
蒋爱花.
唐人寿命水平及死亡原因试探——以墓志资料为中心[J]
.中国史研究,2006(4):59-76.
被引量:22
6
刘晌.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
.《左传》[M].,..
8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M].中华书局,1993年..
9
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0
.《公羊传》[M].,..
引证文献
4
1
胡新生.
“周人尚赤”说的历史考察[J]
.文史哲,2005(2):91-97.
被引量:6
2
邵蓓.
春秋诸侯的殡期[J]
.中国史研究,2005(4):9-15.
被引量:1
3
李洪君.
论三年丧俗起源于武王伐纣[J]
.兰台世界(下旬),2011(11):63-64.
被引量:1
4
吴杰华,管凯燕.
豆卢氏世系纠补及唐代“过期不葬”问题研究——以豆卢愿墓志为中心[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2):55-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杨健吾.
两周时期中国民间色彩习俗[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5):19-24.
2
袁俊杰.
伯唐父鼎铭通释补证[J]
.文物,2011(6):38-43.
被引量:4
3
袁俊杰.
再论麦方尊与宾射礼[J]
.中原文物,2013(4):59-70.
被引量:2
4
叶舒宪.
夏商周与黑白赤的颜色礼俗——玉文化视角的新解说[J]
.百色学院学报,2017,30(1):1-11.
被引量:10
5
何丹.
“三年之丧”的起源诸说评议[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6):11-20.
6
卢青峰.
洛阳出土三方豆卢家族墓志释析[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2):96-105.
被引量:1
7
徐淵.
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篇涉禮字詞考釋[J]
.中国经学,2020(2):147-154.
8
易华.
周人尚赤综考[J]
.百色学院学报,2021,34(6):1-13.
被引量:2
9
易华.
周人尚赤中国红[J]
.社会科学战线,2022(8):105-116.
1
张闻捷.
从“敬神”到“事鬼”——墓葬资料所见周代贵族生死观的变迁[J]
.考古与文物,2013(6):48-58.
被引量:6
2
李山.
周礼的行为特征[J]
.励耘学刊,2007(1):98-104.
3
徐铭.
论两周时期的女织[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2):102-106.
被引量:2
4
秦潼.
饰棺之仪——对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考古所见葬仪资料的复原[J]
.上海文博论丛,2012(2):2-2.
5
井中伟,和菲菲.
安阳王古道村周代贵族墓四题[J]
.考古与文物,2015(5):44-49.
被引量:1
6
谢乃和.
《仪礼》所见周代等级臣僚形态述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44-51.
被引量:3
7
吴全兰.
从《雅》《颂》看周代贵族“德”的观念[J]
.社会科学家,2000,15(2):59-65.
8
王志.
古礼考释三则[J]
.华夏文化论坛,2006(1):29-33.
被引量:1
9
景红艳.
金文所见周代王室赏赐物中的“黄”及其等级[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2):24-27.
10
尼沙.
国宝——395天保卫战[J]
.新远见,2006,0(Z1):248-254.
中国史研究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