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荀子性恶论三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荀子性恶论在荀子思想体系中居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其“天人相分”说在人性问题上的运用和发挥;另一方面,它又是其人生观、伦理观、政治观、社会观和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因而,弄清性恶论的具体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就成为理解、把握荀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
作者
邵汉明
机构地区
《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
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9-24,共6页
关键词
性恶论
荀子
“天人相分”
思想体系
人性问题
精神实质
人生观
伦理观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王充.《论衡·本性》篇.
2
吴乃恭.
荀子性恶论新议[J]
.孔子研究,1988(4):36-39.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7
1
姜红.
荀子之性恶论简释[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3-3.
被引量:1
2
廖其发.
荀子人性论发微[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4(3):16-19.
3
郝凌.
荀子哲学关于心的看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从哲学关于他心及“性恶”的角度分析[J]
.湖南农机(学术版),2012,39(5):193-194.
4
郑默含.
荀子“性恶论”及其当代意义解析[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9,32(5):45-51.
被引量:1
5
黄义鹏.
沟通善恶的通路--荀子“认识心”思考[J]
.今古文创,2021(33):61-62.
6
李梦佳,刘雪芹(指导).
《荀子·性恶》的思想意识分析[J]
.汉字文化,2019,0(18):148-149.
被引量:3
7
张秋莉.
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的分析与思考[J]
.哲学进展,2022,11(6):1882-1886.
1
王平.
论先秦儒家的人性观[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2):13-16.
2
李骥云.
论唯物史观的前提:现实的个人——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
.考试周刊,2011(61):35-35.
3
王翠萍,陈仕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J]
.世纪桥,2012(1):40-41.
4
景君学.
现实的个人:以人为本的前提与出发点[J]
.理论导刊,2010(6):42-44.
被引量:1
5
傅国强.
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研究的背景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2011(1):17-19.
被引量:1
6
肖群忠.
论道德的本质和特点[J]
.江海学刊,1991(6):89-93.
7
关园.
论“现实的人”的含义及其意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解读[J]
.决策探索,2015(12):73-74.
被引量:2
8
李爱华.
论马克思恩格斯以人为本的社会历史观[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7.
9
王静波.
试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48-51.
10
方德生.
萨特的匮乏论[J]
.湖南社会科学,2004(6):12-13.
被引量:2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