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苦闷彷徨中的情欲排遣——郭沫若在西方精神分析学说影响下的部份创作浅谈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就在郭沫若宣称自己“现在成了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了”、“我的思想、我的生活,我的作风,在最近一两年之内可以说是完全变了”的时候,他于一九二四年前后先后写下了一组表现“生的苦闷”和“性的苦闷”的作品。
作者 李小平
出处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49-55,共7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郭沫若.《孤鸿》,王训昭编.《郭沫若研究资料》(上),第212页.
  • 2郭沫若.《文艺论集·序》.
  • 3魏伯·司各特[美].《当代英美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
  • 4郭沫若.《创造十年》[A]..《学生时代》[C].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59页.
  • 5郭沫若.《序我的诗》,《郭沫若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213—214页.
  • 6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第14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 7[15]见郭沫若:《批评与梦》,《文艺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
  • 8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
  • 9郭沫若.《三叶集·致田汉》P36.
  • 10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

共引文献2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