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苗语中的汉语借词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苗族自古以来就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同时苗语也从汉语吸收了大量的借词。苗语中的汉语借词(以下简称借词)是从古到今陆续不断地吸收的。因此在语音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没有苗语的史料可供参考,只有从当前苗语的口语材料进行分析。为了便于说明情况,本文概括地把借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借词,一类是现代借词。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组苗语小组
出处
《中国语文》
1962年第5期218-229,共12页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汉语借词
苗语
汉族文化
吸收
简称
语音
口语
分类号
H221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53
1
郑张尚芳.
汉语与亲属语言比较的方法问题[J]
.南开语言学刊,2003(1):1-10.
被引量:9
2
吴安其.
侗台语中的南岛语词[J]
.南开语言学刊,2004(2):64-72.
被引量:3
3
郑张尚芳.
汉语藏语古元音三角韵字在苗瑶、侗台语言的对应[J]
.南开语言学刊,2008(1):1-5.
被引量:1
4
施向东,王用源.
藏语联绵词构词研究[J]
.南开语言学刊,2009(2):74-80.
被引量:2
5
石毓智,李讷.
汉语发展史上结构助词的兴替——论“的”的语法化历程[J]
.中国社会科学,1998(6):165-180.
被引量:69
6
冯胜利.
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
.中国语文,1998(1):40-47.
被引量:225
7
徐振邦.
联绵词的一个重要来源——复辅音声母的分立[J]
.社会科学战线,1997(5):204-208.
被引量:5
8
胡坦.
藏语并列式复合词的一些特征[J]
.民族语文,1986(6):13-19.
被引量:10
9
格勒.
略论藏语辅音韵尾的几个问题[J]
.民族语文,1985(1):33-41.
被引量:7
10
车谦.
从gcig谈起——关于古藏语声母中清塞音、塞擦音送气和不送气问题[J]
.民族语文,1981(2):36-3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黄行.
汉藏语系语言区域性特点形成机制初探[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5):15-24.
被引量:2
2
瞿建慧.
湖南小章苗语汉借词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阴调现象[J]
.中国语文,2022(2):186-193.
3
瞿建慧.
湖南小章苗语中汉语借词声调的历史层次[J]
.民族语文,2023(2):87-96.
被引量:2
4
曾晓渝.
见母的上古音值[J]
.中国语文,2003(2):109-12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廖雅诗,杨再彪.
呣奈语“帮”母字汉语借词读音的历史层次[J]
.汉字文化,2024(5):21-24.
2
李开.
论上古韵真、文两部的考古和审音[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3-108.
被引量:1
3
黄行,胡鸿雁.
区分借词层次的语音系联方法[J]
.民族语文,2004(5):12-17.
被引量:4
4
赵彤.
以母的上古来源及相关问题[J]
.语言研究,2005,25(4):12-18.
被引量:8
5
陈志学.
汉语“为”和壮语ku^6的对应关系[J]
.河池学院学报,2010,30(6):42-45.
6
吴雅萍.
仡央语言的小舌音[J]
.民族语文,2013(6):64-70.
被引量:2
7
杨建忠.
利用古文字资料研究上古音的反思[J]
.古汉语研究,2014(2):56-65.
被引量:5
8
王艳红.
养蒿苗语和开觉苗语见、溪、群母中古汉借词的读音类型及其来源[J]
.民族语文,2014(2):20-26.
9
潘悟云.
对三等来源的再认识[J]
.中国语文,2014(6):531-540.
被引量:12
10
马坤.
历史比较下的上古汉语构拟——白一平、沙加尔(2014)体系述评[J]
.中国语文,2017(4):496-509.
被引量:2
1
马树华.
论汉语的文化意蕴[J]
.百色学院学报,2001,15(S1):4-5.
被引量:1
2
张蕾.
试论汉民族文化心理对汉语的影响[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41-43.
被引量:1
3
傅毓书,张雯.
浅析对偶与汉文化的关系[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287-287.
4
“汉语”与“中文”的区别[J]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1(10):54-54.
5
吴宝柱.
满语方位词词根辨析[J]
.满语研究,1994,0(2):28-35.
被引量:1
6
张先坦.
汉语结构形式与汉族文化探微[J]
.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4):53-54.
被引量:1
7
汉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J]
.文艺理论研究,1999(1):34-34.
8
殷杰.
汉字源流浅谈[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9):56-59.
9
孟庆湖.
论汉语的文化底蕴与汉语语言规范坚持[J]
.新华月报,2012(21):65-67.
10
陈昌义.
外来词为载体的西方文化对汉民族文化的冲击[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100-104.
被引量:2
中国语文
196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