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汉卿戏曲的用韵
被引量:
2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留传下来的戏曲品种,题材广泛,种目繁多,形式完整,艺术精湛。其中最为后人所推崇的,是元代杂剧。杂剧是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戏曲运动的产物。关汉卿是这时代最伟大的作家,又是杂剧形式创始人之一。
作者
廖珣英
出处
《中国语文》
1963年第4期267-274,共8页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关汉卿
戏曲
用韵
元代杂剧
14世纪
13世纪
创始人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40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12
1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上《古今群英乐府格势》.
2
明朱权编.《太和正音谱》.
3
明·李玄玉编.《一笠庵北词广正谱》.
4
1742年清和硕亲玉奉敕纂编.《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5
《天宝遗事诸宫调》,依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卷下133页-140页.
6
《雍熙乐府》卷四,74页,《仙吕·赚煞》.
7
《雍熙乐府》卷四,74页,《仙吕·赚煞尾》.
8
朱庭玉.《套数》.
9
商政叔.《套数·么篇》.
10
.《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M].,..
共引文献
2
1
康保成.
“务头”新说[J]
.文学遗产,2004(4):97-107.
被引量:6
2
廖殉英.
诸宫调的用韵[J]
.中国语文,1964(1):19-27.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40
1
李惠芬.
浙江元人散曲用韵研究——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7-82.
被引量:5
2
平山久雄.
从声调调值演变史的观点论山东方言的轻声前变调[J]
.方言,1998(1):7-13.
被引量:37
3
刘勋宁.
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区别及《中原音韵》的语言基础[J]
.中国语文,1998(6):463-469.
被引量:22
4
李荣.
官话方言的分区[J]
.方言,1985,7(1):2-5.
被引量:354
5
丁治民.
辽韵考[J]
.古汉语研究,1999(4):63-67.
被引量:4
6
黎新第.
“广‘入似二声论’”献疑──与鲁国尧、李无未两位先生商榷[J]
.古汉语研究,1999(4):68-73.
被引量:5
7
赵蓉,尉迟治平.
晚唐诗韵系略说[J]
.语言研究,1999,19(2):101-111.
被引量:32
8
陈海波,尉迟治平.
五代诗韵系略说[J]
.语言研究,1998,18(2):16-24.
被引量:20
9
张令吾.
北宋诗人徐积用韵研究[J]
.古汉语研究,1998(1):53-59.
被引量:17
10
周大璞.
《董西廂》用韻考[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3,24(2):86-10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0
1
张帅.
《中原音韵》性质分析[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5):62-63.
2
李蕊.
元代山西人杂剧用韵研究[J]
.语言研究,2009,29(1):21-23.
被引量:2
3
李蕊.
元曲的用韵研究述评[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23(6):69-71.
4
黎新第.
在辽代石刻韵文中见到的辽代汉语语音[J]
.古汉语研究,2009(1):2-7.
5
李蕊.
《元曲选》性质刍议[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4):41-42.
6
李蕊.
元曲里几个单字的读音[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4):34-36.
被引量:4
7
张玉来.
《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声调的调类与调值[J]
.古汉语研究,2010(2):11-25.
被引量:12
8
黎新第.
元杂剧四大家现存散曲所见“清入作上”[J]
.古汉语研究,2011(2):48-52.
9
李蕊.
元代河北人北曲用韵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1):78-80.
10
赵凤.
钟嗣成散曲用韵考[J]
.河池学院学报,2012,32(1):50-53.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乔全生,关伟华.
吕坤《交泰韵》“中原雅音”辨析[J]
.华夏文化论坛,2019(2):175-185.
被引量:1
2
霍生玉.
"侵早"与"清早"辨[J]
.励耘语言学刊,2020(2):130-138.
3
黎新第.
元刊杂剧说白语言即是清入作上、次入作去[J]
.语言研究,2007,27(2):16-21.
被引量:2
4
李蕊.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元杂剧用韵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6):130-132.
5
黎新第.
元杂剧四大家现存散曲所见“清入作上”[J]
.古汉语研究,2011(2):48-52.
6
艾君华,陈婷.
《中原音韵》有无入声之再认识[J]
.语文知识,2011(2):72-74.
7
马乐乐.
《中原音韵》与《中州音韵》比较研究概述[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49-52.
8
李蕊.
元曲校勘札记[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1):38-39.
9
李小平,曹瑞芳.
傅山古体诗用韵研究[J]
.古汉语研究,2011(3):16-24.
被引量:3
10
李蕊.
元代河北人北曲用韵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1):78-80.
1
李贺.
郑板桥的养生家书[J]
.江苏企业管理,2012(8):43-43.
2
李东平,时佩远.
二人转的精品与"贡品"[J]
.剧作家,2002(2).
3
郑板桥谈养生[J]
.江苏企业管理,2012(4):43-43.
4
杨剑龙.
老舍小品文之“奇趣”[J]
.传承,2009,0(15):52-54.
5
岳玉琴.
浅谈元杂剧[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10):172-172.
6
伏漫戈.
元代咏陕诗文及其文献[J]
.兰州学刊,2011(3):133-138.
7
吴玲英,汤敬安,刘拥军.
论“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语言艺术[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5):589-592.
被引量:4
8
常璇.
浅谈主流媒体文艺作品的教育功能[J]
.黄河之声,2015(11):110-111.
9
刘纪新,林进桃.
自然与哲思的融合——论宗白华的小诗[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91-96.
10
夏卫平.
柳宗元的创新意识[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7):16-19.
中国语文
196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