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读破”的问题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 凡字可以用不同的声调来读,或用同一声调的阴阳调来读,以表示不同的词义或某些语法作用,那就有了“如字”与“读破”的区别。用通常的读昔表示通常意义的,叫“如字”;用另一读昔表示另一意义的,叫“读破”。由于表示另一意义的读音大多数读作去声,因此古人所谓“读破”也就大多数是与去声有关的。
作者
洪心衡
出处
《中国语文》
1965年第1期37-43,共7页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语法作用
意义
声调
去声
词义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陆胜男.
读对·读通·读好——文言文“读”字诀[J]
.中文自修,1996(1):47-48.
2
陈泽平.
方言词考本字刍议[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3-77.
被引量:10
3
张美霞.
古汉语中的名动词转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9):86-88.
被引量:1
4
常晓伟.
记号字漫谈[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12):33-34.
5
田甜.
英汉译学研究与翻译教学[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5):84-85.
6
谭琦.
视译的重新定位及教学模式[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12):134-135.
7
读破音的处理[J]
.语文建设,1996(3):8-10.
被引量:1
8
吕浩.
《韩非子》通假字整理研究[J]
.现代中文学刊,1999(3):47-49.
9
刘慧英.
论汉文阅读中的“读破词”现象[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1999,7(2):63-64.
10
孙晓博.
论穆木天的翻译思想[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21-123 143.
中国语文
196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