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闽南方言的虚字眼“在、着、里”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闽南方言的“在”,读书音[tsai](阳去),如“现在”“所在”。但是“在先”却说[tai—siq];而更常用的说话音是[tij]和[tey].[ti)和[te]又可以合成双音词[ti-te]。[ti][te][ti-te]三者基本意义相同,具体用法有别。
作者
黄丁华
出处
《中国语文》
1958年第2期81-84,共4页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闽南方言
虚字
基本意义
具体用法
“在”
读书音
双音词
说话
分类号
H177.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4
1
《文心雕龙,錬字篇》.
2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1956年第三版.
3
吕叔湘.《释景德傅灯录中在、著二助词》.载《汉语语法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5.
4
《中国文法要略》17·51-56,315-318页.
共引文献
1
1
黄丁华.
闽南方言的虚字眼“阿”和“仔”[J]
.中国语文,1958(1):21-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2
1
王求是.
孝感方言的语气助词“在”[J]
.孝感学院学报,2007,27(5):10-12.
被引量:3
2
梁忠东.
玉林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J]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2):95-98.
被引量:6
3
李小军.
语气词“在”的形成过程及机制[J]
.南开语言学刊,2011(1):116-123.
被引量:4
4
李大勤.
“X着(O)”的语法意义及“·着”的状态化功能[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4):33-41.
被引量:9
5
汪国胜.
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J]
.方言,1999,21(2):104-111.
被引量:44
6
吴伶.
武汉方言的助词“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S2):197-198.
被引量:6
7
李蓝.
贵州大方话中的“~c到”和“起”[J]
.中国语文,1998(2):113-122.
被引量:37
8
伊原大策,柴世森.
表示进行时态的“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1(3):90-98.
被引量:14
9
郝锡炯,胡淑礼.
关于四川方言的语音分区问题[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71-86.
被引量:8
10
施其生.
闽、吴方言持续貌形式的共同特点[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5(4):132-141.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9
1
卢烈红.
禅宗语录中“在”字句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析论[J]
.语言学论丛,2018,0(1):204-235.
被引量:1
2
储泽祥.
赣语岳西话的过程体与定格体[J]
.方言,2004,26(2):139-147.
被引量:10
3
袁毓林.
稼轩词“甚今年”句的结构和意义补议[J]
.语文研究,2002(4):9-15.
4
袁毓林.
稼轩词中“见底道”的结构和意义献疑[J]
.语文研究,2001(2):1-4.
被引量:4
5
郑琳.
四川西昌话中“在”的特殊用法[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7-9.
被引量:1
6
林颂育.
试论闽南话持续体标记的来源[J]
.语言科学,2010,9(4):386-393.
被引量:6
7
项菊.
湖北英山方言“在”的用法及相关问题[J]
.方言,2012(3):266-273.
被引量:11
8
陈曼君.
闽南方言进行体标记的来源及其语法化——兼论进行体标记和持续体标记之间的关系[J]
.语言科学,2020,19(5):511-541.
9
徐宇航.
层次叠置的语法表——以惠东闽语持续体貌特征为例[J]
.语言学论丛,2023(4):104-113.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丁爱玲.
吐鲁番出土唐代书信中的肯定语气词“在”[J]
.汉语史学报,2023(2):233-243.
2
卢烈红.
禅宗语录中“在”字句的发展及相关问题析论[J]
.语言学论丛,2018,0(1):204-235.
被引量:1
3
黄双全.
论英山方言中的特殊词[J]
.新纪实,2021(5):83-87.
4
袁毓林.
稼轩词“甚今年”句的结构和意义补议[J]
.语文研究,2002(4):9-15.
5
罗自群.
汉语方言读上声的持续标记“倒”[J]
.语言研究,2006,26(1):30-36.
被引量:11
6
张秀松.
阜宁方言程度副词“象话”的语法化[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1):98-102.
被引量:3
7
张世方.
商丘话的子尾[tei]及相关问题[J]
.语言科学,2008,7(5):518-525.
被引量:13
8
张丽.
安徽岳西方言疑难词语考源五则[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8):112-114.
9
罗昕如.
湖南方言中的“动词+动态助词+介宾短语”句型[J]
.方言,2008,30(4):333-339.
被引量:10
10
曹跃香.
与“词缀”有关的术语使用情况考察[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1):129-132.
1
欧青青.
从郴州话的“小称”看语言的“更新”[J]
.南开语言学刊,2010(2):65-71.
被引量:2
2
魏华,张云霞.
平等是人类的法则——评析Nancy Tsai的翻译批评“期待佳译”[J]
.北方文学(中),2013(1):146-147.
3
徐艰悉.
景颇族载瓦语概要[J]
.民族语文,1981(3):57-72.
被引量:1
4
施其生.
汕头方言动词短语重叠式[J]
.方言,1988,10(2):149-151.
被引量:6
5
叶祖贵.
句中副词语法化与先行义标记词的来源——以固始话为例[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4):76-79.
被引量:5
6
姜玲.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句法学》介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9(2):313-318.
7
张桂权.
资源延东土话中的名词附缀[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3):42-48.
8
高福生.
安义方言同音字汇[J]
.方言,1988,10(2):123-135.
被引量:16
9
屈殿奎,孙清珉.
河东民俗事象中的谐音双关语[J]
.语文研究,1992(2):45-46.
10
林宝卿.
漳州方言词汇(二)[J]
.方言,1992(3):230-240.
被引量:6
中国语文
195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