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广雅疏证》关于联绵词的解说部分的成就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广雅疏证》十卷,清王念孙撰。王念孙是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乾嘉学派的中坚人物,《广雅疏证》乃其代表作。他早年即广泛搜集材料,作准备工作;从四十四岁时开始撰写,“日以三字为率,寒暑无间,十年而成书。”
作者
方一新
出处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87-97,共11页
JOURNAL OF HA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广雅疏证》
联绵词
成就
解说
训诂学家
乾嘉学派
王念孙
代表作
分类号
H131.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钱说.见静嘉堂文库本《广雅疏义》卷二.
2
刘师培.《左蠹集》卷四.
3
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五.
4
高邮王氏遗书.《王石腥先生遗文》卷四.
同被引文献
116
1
梁孝梅,单殿元.
《广雅疏证》中与修辞相关的术语[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21-123.
被引量:1
2
朱国理.
《广雅疏证》的“同”[J]
.殷都学刊,1999,20(4):87-90.
被引量:2
3
梁保尔,雷汉卿.
《广雅疏证》的写作时间[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56-57.
被引量:1
4
薛正兴.
谈王念孙的推理校勘[J]
.社会科学战线,1985(2):296-302.
被引量:4
5
汪耀楠.
王念孙、王引之训诂思想和方法的探讨[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2(2):18-26.
被引量:2
6
戚桂宴.
汉语研究中的问题[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7(4):64-77.
被引量:11
7
赵德明.
“播,抵也”补证[J]
.古汉语研究,1998(1):36-36.
被引量:1
8
殷孟伦.
王念孙父子《广雅疏证》在汉语研究史上的地位[J]
.东岳论丛,1980,1(2):108-117.
被引量:7
9
周祖谟.
读王念孙《广雅疏证》简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7(1):102-105.
被引量:7
10
刘福根.
历代联绵字研究述评[J]
.语文研究,1997(2):33-3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5
1
范崇高.
唐代小说联绵词初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2):347-351.
被引量:1
2
李艳.
“瓠”、“匏”、“瓢”考辨[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1):32-34.
3
李福言.
近三十年《广雅疏证》研究述论[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34(9):45-52.
被引量:2
4
李福言.
论《广雅疏证》因声求义的特点与贡献[J]
.河池学院学报,2016,36(4):33-38.
5
兰佳丽.
联绵词观念演变述评[J]
.中国文字研究,2007(2):251-25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李福言.
《广雅疏证》“语之转”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21-124.
2
胡拓.
近代汉语联绵词考察三则[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30):6-6.
3
刘海云.
近十五年联绵词观念研究述评[J]
.长安学刊,2015,0(1):13-15.
4
丁喜霞.
基于数据库的《广雅疏证》与《广雅疏义》比较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2):136-145.
被引量:1
1
孙瑾.
段玉裁及其《说文解字注》[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3):74-76.
被引量:2
2
孙瑾.
浅述段玉裁及《说文解字注》[J]
.青年文学家,2013,0(26):143-143.
3
《经韵楼集》[J]
.博览群书,2009(4):51-51.
4
王丽沙.
文学翻译中语言风格的传达——《老人与海》三译本比较[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5):82-83.
被引量:4
5
周宝宏.
古文字资料:上古汉语词义研究的依据[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6):68-70.
6
熊茂松.
释《广雅疏证》“字异而义同”[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5,13(4):57-61.
7
李素红.
读王念孙《读书杂志》分析古书致误原因[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1):86-86.
8
孟娜.
简论许瀚关于“因声求义”的研究[J]
.文学教育,2014(4):44-45.
9
胡明扬.
语言理论和语言理论研究[J]
.语言科学,2006,5(1):69-71.
被引量:3
10
韩陈其,立红.
论因声求义——《经义述闻》的语言学思想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6-39.
被引量:1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