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分析介入抒情——论朱自清的诗歌批评方法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诗歌是否可以分析向来争论不休,朱自清以分析介入抒情,是解诗困境突围的一种方式。本文以"分析"这一关键词切入,探讨朱自清的批评方法,梳理其理论资源,并进而把握其内在理路。朱自清"从文字出发",通过分析连通了解与欣赏,以切实的解诗实践提供了解读诗歌的路径,形成了鲜明的分析特色,并与同时代的批评家李健吾、废名、朱光潜等区别开来。
作者
孙海燕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38,共12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朱自清
诗歌批评
分析
抒情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1
[英]燕卜逊.《朦胧的七种类型》,周邦宪译,中国美术学校出版社1996年版,第387-391页.
2
朱自清.《<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朱自清全集》,第2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26页.
3
朱自清.《诗多义举例》,徐葆耕编.《瑞恰慈.科学与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
4
朱自清:《诗的语言》,《朱自清全集》第八卷,第340-342页.
5
朱自清.《论意义》,《朱自清全集》第4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41、541~542页.
6
朱自清.《语文影及其他·序》[A]..《朱自清全集》第3卷[C].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第333页.
7
朱自清.《写作杂谈》.收《朱自清全集》第2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05,108页.
8
朱自清.《日常生活的诗--萧望卿(陶渊明批评)序》,《朱自清全集》第3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12页.
9
孙玉石.
朱自清现代解诗学思想的理论资源——四谈重建中国现代解诗学思想[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2):1-36.
被引量:15
10
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名家析名篇》.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叶公超.《序曹译<科学与诗>》[A]..诗与批评第30期[C].北平,1934年7月23日..
2
朱自清.《中国文评流别述略》[A]..《朱自清全集》第8卷[C].,.第150-152页.
3
朱自清.《语文影及其他·序》[A]..《朱自清全集》第3卷[C].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第333页.
4
朱自清.《写作杂谈》[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朱自清全集》第2卷第108页.
5
朱自清.《语文杂谈》[A]..《朱自清全集》第8卷[C].,.第205页.
6
朱自清.《标准与尺度·语文学常谈》[A]..《朱自清全集》第3卷[C].,.第172页-第173页.
7
朱自清.《胡适<谈新诗>(节录)指导大概》[A]..《朱自清全集》第2卷[C].,.第174-175页.
8
朱自清.《诗多义举例》[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朱自清全集》第8卷第206页,第206-207页,第208页,第206页,第207页,第208-209页,第209-212页.
9
.朱自清1933年10月5日日记[A]..《朱自清全集》第9卷[C].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第254页.
10
杨自伍.《文学批评原理》译者前言[A]..《文学批评原理》[C].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共引文献
26
1
钱理群.
我们所走过的道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0期回顾[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4):1-67.
被引量:9
2
李媛.
知性理论与三十年代新诗艺术方向的转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62-181.
被引量:6
3
陶文鹏.
论李商隐诗的幻象与幻境[J]
.文学遗产,2002(5):26-40.
被引量:10
4
孙玉石.
朱自清现代解诗学思想的理论资源——四谈重建中国现代解诗学思想[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2):1-36.
被引量:15
5
解志熙.
现代诗论辑考小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6):201-219.
被引量:6
6
刘涛.
瑞恰慈与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97-99.
被引量:2
7
朱晓江.
文学史视野下的“国语”教学——以“白马湖作家群”的教育实践与文学批评为例[J]
.社会科学战线,2007(3):88-93.
被引量:1
8
季剑青.
“实际批评”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北平的学院文学批评——以叶公超、瑞恰慈为中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1):161-169.
被引量:7
9
陈越.
重审与辨正--瑞恰慈文艺理论在现代中国的译介与反应[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2):95-107.
被引量:10
10
张德明.
中国新诗鉴赏与诠释中的细读问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2):65-77.
被引量:1
1
苏勇强,唐燕玲.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香观说[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49-56.
2
苏勇强,杨晓华.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说[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9-42.
3
子张.
星河望尽证诗心[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1):234-236.
4
苏勇强,陈宇.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胎性说[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9-111.
5
徐润润,徐楠.
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理论模式建构的思考[J]
.贵州文史丛刊,2011(1):1-6.
被引量:1
6
杨烁.
《沧浪诗话》美学观点之新变[J]
.青年文学家,2016,0(5Z):74-74.
7
苏勇强,徐百成.
钱谦益诗歌批评方法——望气说[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8-42.
8
张勤.
浅析钟嵘《诗品》中的“怨”[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0(2):184-185.
9
与其“走向世界”,何妨“走在世界”[J]
.当代作家评论,1998(2):125-125.
10
吴昊.
当代诗歌细读的可能性——评洪子诚《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12):46-50.
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