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
被引量:
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系统分析了协同创新战略与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的共同使命与共同诉求,梳理了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从招生指标配置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交流协调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设想。
作者
李金龙
张淑林
裴旭
陈伟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综合信息办公室
不详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34,共5页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基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协同创新环境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编号:2013Y08)的成果之一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研究生教育
联合培养机制
改革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21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119
参考文献
3
1
上海教科院高教所课题组.探索科教结合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道路--国家高端人才培养计划研究报告(讨论稿)[R].2013-03-07.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技[2014]2号,2014-04-05.
3
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2013-03-29.
共引文献
1
1
王凤清,王青,段丽萍.
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43-4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21
1
谭晓京.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动力创新实验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7(S01):162-163.
被引量:9
2
王战军,周海涛.
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基本问题研究(三)[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3):10-13.
被引量:99
3
张文娟.
大学文化育人载体的建设[J]
.科教导刊,2014(2).
被引量:1
4
王世斌.
关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思考[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26(3):5-6.
被引量:11
5
吴文刚,周光礼.
模仿与创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百年回顾[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0):46-51.
被引量:10
6
李祖超,张丽.
科研实践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1):60-67.
被引量:58
7
潘懋元.
高等教育质量与大学教师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1):48-48.
被引量:48
8
王全林.
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
.大学教育科学,2005(1):82-85.
被引量:57
9
卢建飞,吴太山,吴书光,尹承梅.
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46-46.
被引量:89
10
姜尔林,马桂敏.
试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略管理[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48-5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5
1
冯晓娜.
基于互联网+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学实践模式改革探索[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6):123-125.
2
单佳平.
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1):50-54.
被引量:19
3
翁建全,刘幸海,刘会君,李国华,许萌.
高校弱势学科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95-98.
被引量:4
4
贺小桐,汤书昆.
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原则与模式——以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视角[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5):42-46.
被引量:34
5
梁晓丽.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6,36(3):12-14.
被引量:3
6
陈娆,杨为民.
京津冀高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0):1-2.
被引量:3
7
刘娟.
政府主导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北京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6):19-24.
被引量:6
8
高原,冯筠,茹少峰.
研究型大学多元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
.教学研究,2016,39(5):99-103.
9
倪桓,张杰.
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与机制研究——以金融学科为例[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4):24-27.
被引量:3
10
魏明生,顾明亮,李全彬.
地方高校理工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24):81-83.
二级引证文献
119
1
陈勇,郑伟佳.
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2):91-92.
被引量:1
2
田立权,杜凌,黄鹏程,林雪.
高职院校基于协同创新中心“产教融合”智能农机人才培养策略——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产业科技创新,2019(21):125-126.
被引量:2
3
陈锡勇,梁天权,王南南,王欣鹏.
“双一流”形势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途径——以广西大学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9):95-97.
被引量:1
4
李程云.
论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8):115-116.
5
司马东去.
马天水出卖邓小平[J]
.党风廉政月刊,2000(2):37-38.
6
张宁.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
.理论观察,2015(8):144-146.
7
姚行艳,李川.
学科-平台-团队-产业协同的环境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与建议[J]
.科技视界,2016,0(2):23-23.
被引量:1
8
蒋毅.
关于高校研究生育人模式的创新思考[J]
.文教资料,2015(26):83-84.
9
杨文正,刘敏昆.
研究生专业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机制探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2):53-58.
被引量:21
10
林慧,江腾飞.
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探讨——以物理学为例[J]
.绿色科技,2016,18(15):244-245.
被引量:1
1
翁凌燕.
试论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与创新研究[J]
.时代教育,2016,0(23):104-104.
被引量:1
2
王新政,王立峰,田玉梅,孙增林.
基于SWOT分析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4):485-488.
被引量:2
3
刘宏军,瞿翠玲,刘晓平.
校地合作模式下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机制探究[J]
.考试周刊,2013(89):148-149.
4
袁博,黄尚峰.
探析双导师制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中的作用[J]
.学周刊(上旬),2012(3):9-9.
被引量:7
5
袁博,黄尚峰.
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J]
.学周刊(上旬),2012(2):5-5.
被引量:2
6
李鑫.
协同创新环境下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资源共享机制改革研究[J]
.知识文库,2016,0(15):31-31.
被引量:1
7
耿殿明,辛波,孙金红.
基于TQM视角的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保障研究[J]
.大学教育,2013(20):6-7.
被引量:4
8
国策,任强,许瑞卓.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刍议——由“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J]
.大学教育,2014(12):9-10.
被引量:5
9
徐从才.
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南京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8(6):15-18.
被引量:4
10
黄东雅,熊昕丽,余飞,安荷娣,顾晓波,朱雯霞,李莹,罗轶伟.
神经病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实践和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114-115.
被引量: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