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颈动脉血栓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黏集,在颈动脉中形成的固体质块。它可以引起局部动脉狭窄或栓子脱落,从而导致脑缺血性损害,具有高致残和高致死率的特点。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第1位致残和致死的原因[1]。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矫正年龄后年脑卒中发病率为116~219/10万[1]。颈动脉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的大血管闭塞约占脑卒中25%[2]。因此,寻找颈动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积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出处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7期134-138,共5页
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