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鲁西南至鲁中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中国气象局物理量分析资料和泰山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7月18日发生在鲁西南至鲁中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由500hPa西风槽、700hPa 切变线、850hPa低涡、地面辐合线、以及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造成。低层前期明显的持续升温为暴雨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热力条件,副高外围的水汽输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同时暴雨区不稳定能量的维持和层结对流不稳定的结构,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生成和发展,是这次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暴雨的分布与地面辐合线的走向基本一致。强降水期间,沿低层切变线北侧东北气流南下的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汇,使对流加强、降水强度加大。另外,泰安地处鲁中山区向西南开口的山谷的南部,偏南气流的迎风坡,有地形产生的偏南风的辐合和抬升,地形造成的辐合上升运动对泰安地区第一个强降水时段降水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两个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为混合型降水回波,反射率因子强度一般在30~35dBz,最强达40dBz,其中第一个强降水时段回波对流发展的高度更高。特殊的地势地貌也是此次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 姚超 马嫣
出处 《山东气象》 2014年第3期17-21,共5页 Journal of Shandong Meteor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3

  • 1吴国雄,蔡雅萍,唐晓菁.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J].气象学报,1995,53(4):387-405. 被引量:639
  • 2丁一汇,应用气象学报,1994年
  • 3丁一汇,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1993年
  • 4Cotton W R,风暴和云动力学(中译本),1993年
  • 5邹竞蒙,1992年
  • 6钱正安,Adv Atmos Sci,1991年,8卷,67页
  • 7杨国祥,中尺度气象学,1991年
  • 8孙淑清,大气科学,1990年,14卷,163页
  • 9王谦,气象学报,1990年,48卷,91页
  • 10许焕斌,气象学报,1990年,48卷,80页

共引文献251

同被引文献39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