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测谎提问的认知属性对测出涉案人欺骗的作用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心理测试(测谎)中,以案件相关、熟悉、陌生等基本认知属性划分刺激材料,诱发并检测被试的心理生理反应,是提高测谎科学性的有效方法,且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认知属性为案件相关的刺激材料,涉案人是具体再认、知情人是虚拟再认、无辜者是陌生识认。反测谎涉案人对刺激材料所进行的认知加工,是被试对真的识别结果做出假的判断选择的过程,该欺骗过程将导致被试心理负荷改变,即心理前和心理后的耗费增加。测谎问句按认知属性分类标注,诱发出具有不同认知意义的反应,有利于检测出涉案人欺骗和实施反测谎时认知过程的冲突控制,可进一步提高测谎的科学性。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3,共5页 Journal of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案件相关脑电位在法庭调查中的应用研究"(09YJAZH100) 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涉嫌恐怖犯罪人的脑电检测"(2010YYCXGADX11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针对实案测谎之需改革心理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20113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BUTLER L T, BERRY D C.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petition priming and mere exposure [ J ].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4,95 : 467-487.
  • 2GERACI L, FRANKLIN N. The influence of linguistic labels on source-monitoring decisions [ J ]. Memory, 2004,12 (5) : 571-585.
  • 3刘洪广.欺骗的测试与案件信息认知过程特征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45-48.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