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必也正名乎 从名称流变看越剧如何进入上海文化市场 被引量:1

The Name Changes Help Yueju Opera Settle in Shanghai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17年5月13日,第一副"小歌班"艺人进入上海,演出于新化园(十六铺新舞台原址)。但由于表演粗糙,无法适应上海观众的需求,很快便解散了。不过,艺人们并没有放弃,此后数度闯入上海,尽管班社有进出、人员有变动,但自1918年起,越剧便不曾离开上海,换言之,终于在上海站住了脚。那些闯荡上海的男班艺人们可能不会想到,20多年后,他们的后辈——女班艺人竟能红遍上海滩,而当时还被人目为粗鄙的"的笃戏"居然能超越京剧,成为最受上海市民喜爱的剧种。
作者 廖亮 刘思
出处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4-47,共4页 Shanghai Theatre
基金 上海大学"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085工程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申报》,1922年8月23日(民国十一年),第17780期,第16版,大世界综合广告.
  • 2魏绍昌.《姚水娟小传》,载《越剧艺术家回忆录》(《文化娱乐》编辑部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5页.
  • 3《百余班绍兴戏正积极训练》,《申报》,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2月2日,第23261期,第15版.
  • 4《越剧史话》.
  • 5《越剧大典》.
  • 6《上海越剧演出广告》.
  • 7汤笔花.《从绍兴戏说到的笃班(六)》,《申报》,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2月12日,第23271期,第16版.
  • 8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编.《上海越剧演出广告第三册(1942—1945)》(黄德君主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版,第1684页.
  • 9卢时俊采访2013年6月22日..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