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修辞的痛楚:生物学还是象征主义?——中国“十七年”电影中的身体 被引量:4

The Body in the Movies in 17 Year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十七年"电影一直面临着象征阐释的暴力,最具原初生物学内涵的身体也不能不一再踏上象征之途,割断了与本能、冲动的内在关联。然而正是身体的生物学因素形成了审美的根基。"十七年"电影通过愉悦、怨恨、憧憬等身体形态创造的经典身体能够让政治为美学留出一席之地,最根本的原因是那些身体并非观念的身体,而是自我的生物学身体。身体的自发性与意识形态介入揭示了隐私与侵入的辩证法,而烈士精神则包含了超验生物学和常识两个维度,前者指向冲决罗网追求永生的潜在冲动,后者指向良知和至善的生物学本能。
作者 安燕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7-82,共6页 Contemporary Cinem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老舍.《救救电影》,《文汇报》.1956年12月1日.
  • 2袁牧之.《两年来的电影工作及今后任务》,《人民电影的奠基者》,宁波出版社2004年版,第214页.
  • 3《批判毒草影片集》,红代会北京电影学院编.《红卫兵文艺》专刊,1968(10),第92页.
  • 4马德波.影运环流(下)九十年间“载道”与“娱乐”之争[J].电影艺术,1995(3):46-52. 被引量:7
  • 5常乃惠.《记陈独秀君演讲辞》,《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19,17年5月1日,第2页.
  • 6胡适.《藏晖室札记(续前号)》,《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1917年2月1日.第4页.
  • 7王远义.《宇宙革命论:试论章太炎、毛泽东、朱谦之和马克思四人的历史与政治思想》,许纪霖,朱宏.《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73-677页.
  • 8高瑞泉.《进步与乐观主义》,《史林》2007年第1期.
  • 9沈端先(夏衍).《屠格涅夫》,《现代》第3卷第6期,1933年(10.1).

共引文献9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