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天桥中幡为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北京的天桥中幡在保护及发展传承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讨论保护发展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作者
朱艳楠
郑丽
机构地区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出处
《传承》
2014年第8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北京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桥中幡
发展
保护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强华,戚兆川.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J]
.山西档案,2013(2):67-70.
被引量:6
2
李文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12(3):100-105.
被引量:18
3
谭宏.
利用互联网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7):56-57.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宋俊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33-37.
被引量:109
2
苑利.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J]
.探索与争鸣,2007(7):66-68.
被引量:109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会议》,2003年10月17日.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2005年3月26日.
5
郭良.《互联网的影响:网络与媒介使用》、《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报告》,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5-07-06/1855656081.shtml.
6
朱海松.《新媒体的终极形态:未来没有媒介只有网络》,http://info.broudcsthc360.com/2009/10/201827136251.shtml.
7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传播学》,《第六章大众传播媒介的现状》,《第二节网络媒介》,http://xdjyjx.lnnnu.edu.cn/xstd/gdzp/010/index.htm.
8
王文章.非遗保护走向全国整体性系统性保护[EB].新华网(广州).2010.6.
9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的定义[Z].
10
http://www. china. com. cn/chinese/CU-c/850846. htm [EB].
共引文献
44
1
冯诗琪,戴蕾,秦宗财.
广陵古琴企业品牌传播现存问题与策略研究[J]
.民族音乐,2020(5):26-28.
2
李克萍.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J]
.赤子,2013(15):41-41.
3
高云.
海州五大宫调传承与发展的新构想[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2):118-119.
4
李微,余建荣.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策略[J]
.新闻知识,2014(2):48-50.
被引量:30
5
丁琼.
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以寿县肘阁抬阁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4,5(18):94-95.
被引量:6
6
崔北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基于安徽省蚌埠市的实践探索[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38(4):105-109.
被引量:10
7
梁文达.
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9):52-55.
被引量:7
8
梁嘉乐.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粤语讲古”的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5(6):103-109.
被引量:1
9
常洁琨.
甘肃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3):143-147.
被引量:5
10
潘伟.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J]
.人民论坛,2016(22):138-13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3
1
陈爽.
体育强国建设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4):80-86.
被引量:1
2
刘卫兵.
北京胡同的消失[J]
.全国新书目,2010(1):56-56.
被引量:2
3
胡同是静脉,四合院是细胞——文物专家谈北京胡同保护[J]
.北京规划建设,2004(6):120-121.
被引量:2
4
孔繁峙.
北京传统四合院、胡同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保护[J]
.北京规划建设,2005(4):10-11.
被引量:6
5
舒乙.
拯救和保卫北京胡同、四合院[J]
.北京规划建设,1998(2):30-32.
被引量:2
6
孙宇.
北京的胡同文化[J]
.两岸关系,1999,0(9):54-56.
被引量:2
7
宋冬梅.
论北京“胡同文化”的解读[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138-138.
被引量:1
8
左犀.
北京胡同之“根”究竟在哪儿[J]
.北京观察,2011(6):58-61.
被引量:2
9
冯莹.
北京胡同文化研究[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3(2):64-65.
被引量:5
10
董世斌,单富博.
城市转型中胡同文化传播发展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20,28(2):113-11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孙轶.
铁树斜街的记忆与胡同发展的思考[J]
.中国民族博览,2021(20):67-69.
2
陈文鹏,杨少强,张长念.
北京天桥民俗体育项目分类发展探析[J]
.武术研究,2024,9(10):132-135.
1
李磊,刘頔.
一脉相承的天桥中幡摔跤[J]
.旅游,2016,0(11):50-53.
2
王敬泽.
傅文刚 中幡传奇[J]
.新体育,2015,0(9):98-100.
3
赵书.
关于非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的几点认识[J]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2006(8):102-111.
被引量:1
4
张志刚.
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在延边发展传承[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7(2):36-39.
被引量:3
5
朱宗辉.
浅析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
.决策与信息,2014(18):66-66.
6
李勇.
家乡的味道——第五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艺术节隆重举行[J]
.河北画报,2012,0(7):53-53.
7
刘会波.
土家族摆手舞发展传承的对策分析[J]
.武魂,2013(5):99-99.
8
雪域高原 文化明珠——财政保障西藏文化事业发展传承[J]
.中国财政,2015(17):30-35.
9
于珍彦.
文化发展传承机制与增强民族凝聚力[J]
.民主与科学,1994(2):21-22.
10
薄茹.
守护精神的家园——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纪实[J]
.北京观察,2007(10):48-52.
被引量:1
传承
201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