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夏“回鹘僧译经”补证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西夏早期翻译佛经有回鹘僧人参与,但学者至今不能证明哪部佛经是在回鹘僧人主持下译出的。文章指出在西夏译《无垢净光总持》的一个抄本里存在西夏语不送气清声母字和汉语浊声母字对音的特殊现象,这恰好是回鹘文音译汉语的特点。在传统史书基础上猜测的"回鹘僧译经"一事或许就此可以得到佐证。
作者
聂鸿音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出处
《西夏研究》
2014年第3期3-7,共5页
Xixia Research
关键词
佛经
西夏
翻译
回鹘
分类号
H211.7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9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1
孙伯君.
《无垢净光总持》的西夏文译本[J]
.宁夏社会科学,2012(6):77-87.
被引量:9
2
孙伯君.
西夏仁宗皇帝的校经实践[J]
.宁夏社会科学,2013(4):89-98.
被引量:18
3
鄧如萍,聶鴻音.
西夏佛典中的翻譯史料[J]
.中华文史论丛,2009(3):111-162.
被引量:15
4
龚煌城.十二世纪末汉语的西北方音[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2(1),1981.
5
聂鸿音.
《仁王经》的西夏译本[J]
.民族研究,2010(3):44-49.
被引量:23
6
聂鸿音.
回鹘文《玄奘传》中的汉字古音[J]
.民族语文,1998(6):62-70.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
67
1
邓如萍,聂鸿音,彭玉兰.
党项王朝的佛教及其元代遗存——帝师制度起源于西夏说[J]
.宁夏社会科学,1992(5):39-47.
被引量:25
2
罗秉芬,周季文.
藏文翻译史上的重要文献——《语合》——附《语合》序与跋的汉译[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4(5):50-53.
被引量:18
3
聂鸿音.
西夏文藏传《般若心经》研究[J]
.民族语文,2005(2):22-29.
被引量:16
4
孙伯君.
西夏佛经翻译的用字特点与译经时代的判定[J]
.中华文史论丛,2007(2):307-326.
被引量:14
5
西田龙雄.《西夏文华严经》第3册,京都大学文学部1977年版,第56页.
6
Е.И.Кычанов.Каталог тлнгутскнх буддийских плмяттников.Киото:Университет Киото,1999,стр.289-290.
7
《佛祖统纪》卷29,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等编.《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9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4年,第295页下栏.
8
Е.И.Кычанов.Каталог тлнгутскнх буддийских плмяттников.,стр.6-7.
9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黑水城文献》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7-48页.
10
西田龙雄.《西夏语研究と法华经》(Ⅰ),《东洋学术研究》第44卷第1号,2004年.
共引文献
90
1
王荣飞.
西夏文《顶尊总持》比较研究[J]
.西夏学,2023(2):140-155.
2
公维章.
西夏地藏十王信仰考察[J]
.西夏学,2022(2):252-264.
3
许鹏.
国图藏西夏文《大般若经》价值发覆[J]
.西夏学,2022(2):207-213.
4
麻晓芳.
西夏文佛经校勘的语言学价值[J]
.西夏学,2021(2):231-241.
5
麻晓芳.
《佛说智炬陀罗尼经》的西夏译本[J]
.西夏学,2020(1):203-210.
6
麻晓芳.
西夏文《无边庄严会·清净陀罗尼品》初、校译本对勘札记[J]
.西夏学,2019(1):330-338.
7
沙武田.
读图的厚背景和被表象误导的历史图像——重新认识敦煌西夏石窟艺术史之面貌及其内涵[J]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0(1):287-314.
被引量:1
8
孙伯君.
北方民族语的“番式”变读与语音构拟[J]
.民族翻译,2021(3):82-87.
被引量:1
9
宋洪民,吴建伟.
汉语语音史上的腭化说及《蒙古字韵》中e的性质[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0(1):222-232.
10
张永富.
“元朝帝师制度源于西夏说”考辨[J]
.中国藏学,2022(5):87-9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3
1
鲁国尧.
“多元”“争鸣”“创新”的音韵学 “Polaristic”,“Contentious” and“Creative” Phonology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11届学术讨论会暨 汉语音韵学第6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J]
.古汉语研究,2000(4):2-4.
被引量:4
2
耿振生.
论谐声原则——兼评潘悟云教授的“形态相关”说[J]
.语言科学,2003,2(5):10-28.
被引量:9
3
李国.
河西几处中小石窟述论[J]
.敦煌研究,1998(3):11-22.
被引量:7
4
Luo Feng.
五代、宋初灵州与丝绸之路[J]
.西北民族研究,1998(1):12-30.
被引量:14
5
聂鸿音.
慧琳译音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2(1):64-71.
被引量:19
6
金有景.
读李思敬《汉语“儿”[]音史研究》[J]
.语文研究,1998(4):28-34.
被引量:2
7
王力.
先秦古韵拟測問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10(5):43-64.
被引量:11
8
王力.
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上)[J]
.社会科学战线,1980(1):333-336.
被引量:4
9
史岩.
酒泉文殊山的石窟寺院遗迹[J]
.文物,1956(7):53-59.
被引量:26
10
董玉祥,岳邦湖.
马蹄寺、文殊山、昌马诸石窟调查简报[J]
.文物,1965(3):13-30.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4
1
刘江.
文殊山万佛洞与北庭西大寺《弥勒上生经变》的比较研究[J]
.西夏学,2020(1):305-335.
被引量:1
2
郑玲.
河西回鹘与西夏关系研究综述[J]
.西夏研究,2016(2):80-85.
被引量:2
3
王龙.
西夏文献中的回鹘——丝绸之路背景下西夏与回鹘关系补证[J]
.宁夏社会科学,2018(1):225-230.
被引量:4
4
乔全生.
中国音韵学研究70年[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1):29-4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王寅,周国琴.
论夏与吐蕃、回鹘经济文化关系[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1):105-110.
2
赵雅洁.
21世纪中国学界辽金民族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27-32.
3
乔全生,谷少华.
黎锦熙对汉语方言分区理论的重大贡献[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4):47-54.
被引量:1
4
谷东方.
高平开化寺东壁北宋华严经变图像构成解析[J]
.美术大观,2021(11):65-72.
5
王红梅.
从译经到勘经:回鹘译经事业的发展[J]
.宗教学研究,2022(1):173-182.
被引量:2
6
黄羽,李少立.
北海市区白话和广州话语音系统的异同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41-44.
被引量:1
7
孔祥辉.
族群称谓所见西夏与多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交融[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1):22-28.
8
朱国祥,蒙春利,麻红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绝学”之“小学”的时代价值[J]
.凯里学院学报,2023,41(1):69-76.
9
王立夫,赵永刚.
国内音系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01—2021)[J]
.安顺学院学报,2024,26(2):66-72.
10
袁頔.
宋夏丝路文化交流与敦煌石窟艺术发展的新局面[J]
.西夏研究,2024(3):11-17.
1
黄家修,谢宝瑜.
翻译的原则与词语的引进——从语言学角度谈翻译中的表现法选择[J]
.现代外语,1990,13(2):54-57.
被引量:14
2
彭瑛.
释“皈”[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2):110-111.
3
汪清.
从玄奘“五不翻”原则看音译的重要作用[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4):299-300.
被引量:5
4
朱庆之.
上古汉语“吾”“予/余”等第一人称代词在口语中消失的时代[J]
.中国语文,2012(3):195-210.
被引量:18
5
曾素英.
中国佛经翻译中的两种倾向:直译和意译[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556-558.
被引量:7
6
王绍峰.
说“锅”及其他[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4-5.
被引量:4
7
谭代龙.
佛典“掷身”考[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9(5):108-110.
被引量:2
8
陈雄.
翻译标准刍议——兼谈文学翻译的要求[J]
.中国翻译,1985(3):9-12.
被引量:1
9
黄增寿.
翻译佛经中作状语的“甚大”[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270-272.
10
龙国富.
佛经中的双层同指疑问与佛经翻译[J]
.汉语学报,2008(1):11-18.
被引量:2
西夏研究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