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隐性采访的合理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采访手段,在收集事实线索、引发舆论监督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近年来被我国记者大量使用。但同时,隐性采访游走于道德和法律的边缘,在实际应用时极易出现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值得新闻工作者和广大受众认真思考。
作者
蔡丽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
出处
《传播与版权》
2014年第8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隐性采访
道德困境
法律底线
合理应用
分类号
G21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耿旻斐.
论隐性采访“度”的把握[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5):118-119.
被引量:2
2
杨万里.
隐性采访“双刃剑”的使用[J]
.中国地市报人,2012(9):92-93.
被引量:1
3
高铭.
谈隐性采访的利弊是非[J]
.新闻窗,2012(2):45-4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
1
李国新.
隐性采访“度”的把握[J]
.西部广播电视,2013,34(11X):56-56.
1
翟培军.
隐性采访的法律底线[J]
.皖西学院学报,2008,24(1):61-62.
被引量:1
2
刘太金.
热衷传播“抓小三”视频的“冷”思考[J]
.民主与法制,2015,0(30):50-51.
3
李亚光.
电视新闻暗访手段的法律底线[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8):172-172.
4
林培.
媒体的客观报道与法律底线[J]
.中国记者,2008(12):88-88.
5
佟勇.
谈媒体人在新闻报道中应恪守的法律底线[J]
.新闻传播,2014(2):307-307.
6
秦洁.
窃听不是滥用新闻自由而是跨越法律底线[J]
.新闻研究导刊,2011,2(9):27-29.
7
陶家平.
莫让微博成“危博”[J]
.乡镇论坛,2013(28):36-36.
8
顾理平.
隐性采访:道德价值与法律底线[J]
.视听界,2015(4):45-48.
被引量:3
9
黄计望.
如何做好易出争议的介入式新闻暗访[J]
.青年文学家,2011,0(15):241-242.
10
杨云虎.
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法律侵权行为探析[J]
.中国报业,2011,0(10X):141-142.
传播与版权
201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