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育秧方式与种植密度对晚稻主要品种产量的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重灾区二晚主栽品种岳优华四、合优粘采用不同育秧方式,以及手插、抛栽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采用不同育秧、移栽方式,移栽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株高、千粒重的影响很小,穗实粒数的变幅亦较小。合优粘手插、抛秧以31.50万蔸/hm2为宜,岳优华四手插以31.50万蔸/hm2为宜。
作者
周武明
封建芳
机构地区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农业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9期13-14,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晚稻
育秧方式
种植密度
产量
分类号
S511.3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陈有兴,陈小云,邓小刚,等.二晚杂交稻拋秧与手工插秧对产量的影响试验t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增刊):240-241.
2
张琳,吴华聪.
适宜水稻机插的几种育秧方式比较[J]
.福建稻麦科技,1999,17(1):12-14.
被引量:9
3
杨志根,裘传友.
早晚稻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64-64.
被引量:4
4
林清华,吕火根.
不同育秧方式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J]
.丽水农业科技,1997(2):14-15.
被引量:1
5
杨福孙,潘晓华,孙爱花.
不同育秧方式对二季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714-718.
被引量:5
6
叶正龙,吴维聪.
不同育秧方式对单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B12):244-245.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蒋耀.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趋向[J]
.农业工程学报,1989,5(1):76-85.
被引量:9
2
赵国良,黄祥熙,龚金祥.
机插水稻“地膜切块育秧法”[J]
.农业科技通讯,1989(5):6-6.
被引量:1
3
叶其兴.
不同覆盖物对单季稻旱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1):56-56.
被引量:11
4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苏祖芳,凌励.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
被引量:510
5
蒋彭炎,马跃芳,洪晓富,冯来定,史济林,顾宏辉.
水稻分蘖芽的环境敏感期研究[J]
.作物学报,1994,20(3):290-296.
被引量:31
6
林济生,张琳,曾任平.
水稻编织布育秧机插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6,11(1):54-57.
被引量:1
7
朱新华,刘建平.
水稻旱育抛秧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J]
.当代农业,1996(1):4-6.
被引量:2
8
张艳.
粳糯稻直播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5):71-71.
被引量:3
9
蒋彭炎,洪晓富,冯来定,徐志福,方樟法.
水培条件下氮浓度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分蘖发生的影响研究[J]
.作物学报,1997,23(2):191-199.
被引量:33
10
卢向阳,彭丽莎,唐湘如,刘选民,罗泽民.
早稻旱育秧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J]
.作物学报,1997,23(3):360-369.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25
1
陈飞.
水稻大行密株高产栽插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S1):58-58.
被引量:1
2
徐志霞,康建宏,许强,王文经.
水稻机播幼苗旱长栽培技术试验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4(6):42-45.
被引量:3
3
周青,陈新红,丁静,张国良,王其传,祁红英.
不同基质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1):76-79.
被引量:65
4
杜娟,刘国华.
水稻栽培方式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7,21(B12):593-597.
被引量:42
5
张桂莲,杜娟,刘国华,陈立云.
不同育秧方式对陆两优996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2):123-126.
被引量:11
6
周建群.
水稻栽培方式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09(2):51-54.
被引量:32
7
范丽萍,关文福.
寒地水稻无纺布育苗应用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S1).
被引量:3
8
沈甘霖,林敏莉,梅雪华,黄旭,毛荣姿.
高山区单季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S1):254-255.
被引量:2
9
陈仙平,洪中川,王静.
杂交水稻新品种“钱优1号”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2009(2):39-40.
被引量:3
10
姚雄,杨文钰,任万军.
育秧方式与播种量对水稻机插长龄秧苗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6):152-157.
被引量:80
1
李国忠,涂文义,黄大邦.
双季晚稻不同育秧与移栽方式的比较[J]
.安徽农学通报,1998,4(3):41-42.
2
王剑,伏荣桃,卢代华,陈诚,罗曦,龚学书,毛建辉.
四川省水稻稻瘟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技术要点[J]
.四川农业科技,2016(11):28-29.
被引量:3
3
李秋英,许东升,王鹏,杨隆飞,林绍武,邓佳伟,董维光,邢亚伟.
膜上烟和膜下烟移栽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4):170-174.
被引量:15
4
杜杰,朱旭霞,何兴玉,宋加进.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11(7):16-17.
5
数字[J]
.中国农资,2014,0(31):3-3.
6
郑峰,谢颖飞,张亚素.
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与防控对策[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0):51-52.
被引量:2
7
梁方.
晚稻丰产高抗良种─—傅优977[J]
.广西农学报,1998,13(2):27-28.
8
谢廷鑫,陈乾锦,曾强,李小龙.
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2014,35(6):27-31.
被引量:16
9
赖月清.
永安市稻瘿蚊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植保导刊,2007,27(6):22-24.
10
蝗虫换外汇[J]
.农家致富,2006(21):21-21.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