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阈下“中国式幸福”的经济学诠释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界定幸福的关键口。人的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统一,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认为的幸福的多重意蕴。其中,经济乃幸福的物质基础,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幸福,更利于发现幸福的本质内涵,有效构建幸福的经济要素和条件,从而探索“中国式幸福”的发展路径。
作者 丁茹
机构地区 东北电力大学
出处 《商情》 2014年第41期103-103,共1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2002(5):57-60. 被引量:110
  • 2张瑾.国民幸福指数:社会发展评价的新尺度[J].领导科学,2006(15):48-49. 被引量:18
  • 3罗楚亮.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J].经济学(季刊),2006,5(3):817-840. 被引量:190
  • 4傅红春.经济学对“幸福”的离弃与回归-“斯密之谜”的一种解释[N].光明日报,2007-6-12.
  • 5Mark Anielskl. The Economics of Happiness: Building Genuine Wealth [M].The New Society Publishers , 2010.
  • 6Richard Easterlin. Does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the human lot?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M].David and M. Reder (eds),Nations and Households in Economic Growth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
  • 7联合国与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全球幸福报告(World Appiness Report) [D].2012,(4).
  • 8Richard Layard. Happiness: Lessons from a New Science [ M ].Penguin Press HC, 2005.
  • 9丛亚平,李长久.中国基尼系数实际已超过0.5[N].经济参考报,2010-05-21.
  • 10理查德·伊斯特林.《经济增长是否改善人类:一些实证证据》,1974年.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