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93年版之前和2003年版之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道德之"规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上,从控制自然到亲近、保护自然;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从个人依附于国家,为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到具有世界眼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上,从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到尊重个人利益,提倡竞争与合作;在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上,从依从和奉献他人到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在个体自身上,从忽视个体到引导个体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总体来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价值取向在从"社会本位"向个体与社会并重转变。在变迁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变,即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都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以及道德与思想、政治方面内容的相伴相生。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65,共5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12YJA880139)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