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给予义动词转化为被动标记的过程探索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代汉语中的给予义动词发展出了被动标记的用法,有两条途径,一是给予义动词及其所构成的双宾语结构,首先演变为使役类结构,然后再由使役类结构进一步演变为被动式,即给予义动词经历了使役义动词这个中介才演变为被动式标记;二是给予义动词及其所构成的双宾语结构在语义和语法结构上同被动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发展为被动式,给予义动词也就演变为被动式标记。这两者的句法结构在表层上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具体的句法环境的差异才促使它们演化道路的不同。
作者 刘海波
出处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6-59,共4页 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蒋绍愚.“给”字句、“教”字句表被动的来源——兼谈语法化、类推和功能的扩展[C] //语言学论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第26辑:67-78.
  • 2洪波,赵茗.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81-189.
  • 3桥本万太郎.汉语被动句的历史——区域发展[J].中国语文,1987,(1):43-48.
  • 4江蓝生.汉语使役与被动兼用探源[M] //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21-236.
  • 5桥本万太郎.语言地理类型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导读.
  • 6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方言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95.

共引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