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正负激励理论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14所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激励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能较好地满足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安全需要、体育教师不具备自我实现需要的条件是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能较好地解决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中的问题,即基于激励疲劳现象的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基于激励预期现象的正负激励理论反向运用。
作者
郭素艳
机构地区
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出处
《体育师友》
2014年第5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正负激励理论
民办高校
体育教师
激励机制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美)凯范·大卫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1989.
2
陈喜庆,孙健.
正负激励方式反向运用:一种新的激励思路[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52-56.
被引量:12
3
杨永哲,杨星星.
论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8):78-79.
被引量:2
4
贾丽娟,吴鲲.
高等体育院校术科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4):81-8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1](美)凯范·大卫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1989.
2
[3]四库全书精编(子部)[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785.
3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高允奔.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五个关系[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1(6):111-112.
被引量:12
5
赵云利.
正、负激励机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5):113-114.
被引量:5
6
汪平,彭省临.
高校人事管理应转入战略性管理新阶段[J]
.现代大学教育,2002,18(4):79-81.
被引量:13
7
崔沪.
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对策探讨[J]
.经济师,2003(2):102-103.
被引量:10
8
邵建平,何雁汀.
激励模式的优劣性比较研究——“威胁激励”初探[J]
.江苏社会科学,2003(6):49-52.
被引量:16
9
关培兰,申学武.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03’中国人力资源教学与实践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1(2):18-20.
被引量:39
共引文献
15
1
王婷婷.
基于粒子群寻优模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S1):5-8.
2
王超,郑绍钰.
浅谈装备承制单位的负激励机制[J]
.装备制造技术,2008(9):28-31.
3
钟铧.
反向激励:一种补充性的教育方法[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1):44-46.
被引量:1
4
丁胜,周云,吕海涛,冯星.
合理实施正负激励机制实现医院科研全面发展[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24(2):144-144.
被引量:11
5
赵云利.
正、负激励机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5):113-114.
被引量:5
6
许晓娟,彭志刚,张峰.
中国特色检察管理的路径研究[J]
.学术论坛,2013,36(9):198-202.
7
鞠炜,刘宁,张正堂.
组织惩罚的溢出效应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31(11):25-30.
被引量:5
8
李哲.
近十年我国教师激励机制研究综述[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5):101-102.
被引量:6
9
李广军.
论如何利用“负激励”提高高校管理绩效[J]
.经济师,2015(5):214-215.
10
杜宁,刘慧云,杜莹莹.
正负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仿真实验的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34(1):103-112.
1
梁森,江永贞,郭惠杰.
从激励机制角度看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存在问题[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9):163-164.
被引量:3
2
刘长春,薛敏.
荆州市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激励现状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10):145-146.
被引量:1
3
徐涛,黄鑫.
辽宁省高等院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7):114-115.
被引量:1
4
高有武.
初探运动员过度疲劳后的恢复训练[J]
.山西体育科技,2005,25(1):25-25.
被引量:1
5
姜波.
浅析体育运动学校中长跑运动员的恢复训练[J]
.搏击(体育论坛),2010,2(11):55-56.
6
李德敏.
浅谈防止运动性疲劳的预防和恢复[J]
.体育世界,2015(10):134-135.
被引量:2
7
谷进朝.
基于“激励理论”视野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
.体育师友,2016,39(3):56-57.
被引量:2
8
成征涛,管罗红.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27):51-52.
被引量:2
9
潘红玲.
高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7):93-94.
被引量:3
10
刘洋,郑金安.
运动后即刻按摩与提高运动成绩的关系[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0,14(S1):21-23.
体育师友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