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存在-超个人心理学视角下的佛教自我理论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佛教将精神对主体之"我"的体验和执着称为"我执"。通过对"无常"的禅观,禅修者发现不论是在身体意义上,还是在精神意义上,"我"的体验都是各种因缘构成的、刹那生灭的现象,因此人之存在本质为"空"("无我")。佛教正观"苦"、"空"、"无常"的禅修方式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超个人心理学特色——通过观察"无常",禅修者放弃精神各个层面对"假我"的执着,从而拥有了探索"真我"的可能,获得更大的选择自由。进一步,通过观察"无常"获得对"涅槃"真我的觉悟,领悟"无我"和"假我"的中道,破除对"我"的限定,开发生命更大的潜能。从"无常"到"无我"的禅观修行,恰恰构成一个完整而独具特色的存在-超个人意义上的心理治疗路线。
作者 张海滨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71,共6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佛教中观学研究"(13YJC7300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梁高僧传>所载宗教经验之研究"(13SZBS14)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美]罗洛·梅.存在之发现[M].方红,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2杂阿含经[A]//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2册)[Z].
  • 3[古印度]大乘阿毗达磨集论[A]//唐·玄奘译.本正藏(第31册)[Z].
  • 4[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3·性学三论与论潜意识[M].车文博编.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 5解深密经[A]//唐·玄奘译.大正藏(第16册)[Z].
  • 6摄大乘论[A]//唐·玄奘译.大正藏(第31册)[Z].
  • 7[古印度]龙树.中论[A]//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30册)[Z].
  • 8[德]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M].张祥龙,王建军,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
  • 9[美]罗洛·梅.人的自我追寻[M].郭木禹,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10[英]R·D·莱恩.分裂的自我--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M].林和生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3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