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岩土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根据自身对岩土工程课程的认识,结合岩土工程学科的特点,从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和立足专业特色开展实践活动四个方面,阐述了《岩土工程》课程实践教学途径及实施方法.
作者
汪东林
何贤才
吕秋玲
机构地区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0期240-241,共2页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岩土工程课程
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2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Fredlund D G, Rahadjo H. Soil mechanics forunsaturated soils [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1993.
2
龚晓南.
21世纪岩土工程发展展望[J]
.岩土工程学报,2000,22(2):238-242.
被引量:151
3
王卫东,朱合华,李耀良.
城市岩土工程与新技术[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S1):1274-1291.
被引量:40
4
丁克伟,汪东林.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特点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2):52-54.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朱沪生.
高质量、高效率建设上海网络型枢纽型城市轨道交通[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7(4):1-5.
被引量:15
2
钱七虎.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评价和前景展望[J]
.民防苑,2006(S1):1-5.
被引量:40
3
黄生根,龚维明.
超长大直径桩压浆后的承载性能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113-117.
被引量:52
4
叶可明,范庆国,胡玉银.
上海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新进展[J]
.建筑施工,2006,28(6):405-408.
被引量:6
5
宋建,陈百玲,范鹤.
水下隧道穿越江河海湾的综合优势[J]
.隧道建设,2006,26(3):9-10.
被引量:9
6
许亮,王卫东,沈健,黄绍铭.
扩底抗拔桩承载力计算方法与工程应用[J]
.建筑结构学报,2007,28(3):122-128.
被引量:18
7
王卫东,翁其平,吴江斌.
上海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超深抗拔桩的设计与分析[J]
.建筑结构,2007,37(5):107-110.
被引量:23
8
应名洪.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发展战略[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4):2-9.
被引量:10
9
孙 钧,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1998年
10
卢肇钧,卢肇钧院士科技论文选集,1995年
共引文献
192
1
孔德泉,万蓉.
西安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填埋场建设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J]
.岩土力学,2008(S01):583-586.
2
王鹏.
考虑不同偏压作用的地铁深基坑受力与变形规律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2019,56(S02):424-431.
被引量:12
3
邱香,袁晓铭,李鑫洋,汪云龙,李兆焱,张思宇.
不同地区数据下CPT液化判别公式的差异性与互用可行性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22,55(S01):241-249.
4
许绮炎.
鱼腹梁结构受力变形的解析解及合理预应力值的确定[J]
.建筑结构,2020,50(S02):783-788.
被引量:4
5
李惠.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5):161-162.
6
宫志群,徐吉祥,李阳,陈星宇,徐栋栋.
盾构隧道开挖引起围土变形模型试验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0(S02):546-553.
被引量:6
7
宋兵.
桩基计算理论综述及改进思路[J]
.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13(12):15-18.
8
孔德泉,万蓉.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建设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英文)[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z2):1557-1561.
9
郭庆海,周顺华,王祥.
信息化施工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z1):3239-3244.
被引量:11
10
刘洋,王国强,吴道祥,毛万青.
安徽省主要环境岩土工程问题[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z1):849-85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张二虎.
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28-129.
被引量:26
2
王江锋,杨永香,李永乐.
岩土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建筑方向)实践环节教学模式探讨[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165-167.
被引量:1
3
蒋冲,唐礼忠,蒋青青,周科平.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以中南大学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29-32.
被引量:23
4
陈洁金,杨晖.
岩土工程专业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1):36-37.
被引量:3
5
伍川生,夏毓超.
《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
.科技资讯,2015,13(7):200-200.
被引量:2
6
褚娜娜,林芝.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山西建筑,2015,41(22):223-224.
被引量:2
7
蒋连接,田梅青,朱浩,孙焱焱.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甘肃科技,2015,31(14):37-39.
被引量:6
8
苑晓青,牛岑岑,陈慧娥,史彬.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科技视界,2017(36):7-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沈超,蔡晓光,王伟.
关于高校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
.科技视界,2015(22):30-30.
被引量:6
2
沈超,蔡晓光,王伟.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11):197-198.
被引量:3
3
鲍硕超.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科技经济市场,2017(8):163-164.
被引量:1
4
齐彦萌.
区域地质特征的岩土类课程的实践性与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7):170-17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沈超,王伟,蔡晓光,林玮.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5):136-137.
被引量:4
2
刘永莉.
高校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教学分析及对策[J]
.亚太教育,2016,0(14):47-47.
被引量:3
3
李梅,叶海旺,雷涛.
考虑国际化能力的混合式实践教学——采矿工程专业《地下空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6):98-102.
被引量:3
4
王蓉,王鑫蕾,谢若琪,李彦荣,霍俊杰.
《岩土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5):134-136.
被引量:1
5
陈娟,郑晓,钟世英,张慎河,柴志刚.
地下工程监测与检测实验环节教学设计[J]
.高等建筑教育,2023,32(6):105-111.
6
张建勇,沈超,赵云辉,王伟,乔峰,梁金平.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教学改革与应用[J]
.科技风,2024(9):78-80.
7
罗一鸣.
岩土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17,0(28):179-179.
8
袁峰,李玲玲.
基于多模式教学的岩土工程测试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学园,2017,0(6):37-38.
1
王炳文.
采矿专业岩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广西教育,2011(12):45-46.
被引量:2
2
刘勇健.
岩土工程系列课程的建设[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65-69.
被引量:7
3
李媛婷,张俊爱.
科研兴趣小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之必要性——以某高校为例[J]
.文理导航,2016(7X).
4
方迎艳,关宿东.
成立科研兴趣小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80-82.
被引量:22
5
麻焕锋,崔方敏,皮斌斌,王春秋.
本科生科研兴趣小组的创建与运行[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3B):42-46.
被引量:10
6
曹丽华,李勇.
建立科研兴趣小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0):94-95.
7
陈竹昌.
岩土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
.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00(1):32-34.
被引量:1
8
杨方,袁胜发.
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1):65-66.
被引量:3
9
刘勇健,张建龙,李子生,杨雪强,张丽娟,梁仕华.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系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B07):206-208.
被引量:6
10
赵俭斌,王军,韩景学,肖阳.
岩土工程学科“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
.辽宁教育研究,2004(8):84-85.
被引量: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