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外古今怨恨体验之比较*--兼论中国现代文学怨恨体验的独特性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的怨恨侧重个人心理发泄,而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是全民族全国民的心理体验,并具有反省忏悔意识。古希腊将爱恨看做推动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因,基督教的爱恨具有宗教色彩,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爱恨并无宗教含义。与西方现代学者从道德、伦理、哲学等多角度怨恨的研究不同,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主要视野是情感体验。与现代西方许多学者专注于怨恨本身理论的透视有别,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重点不在于理论思想探讨,而是人性深度剖析。
作者 王明科
出处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5期148-154,共7页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基金 喀什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项目“‘树’之怨:中外古今怨恨比较视界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之‘树’意象研究”(喀师办发〔2013〕39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星期日》第26号,1920年1月4日.
  • 2[美]罗洛·梅.《人寻找自己》.冯川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7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