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倡导先行与实践滞后:清末“切音字”的社会流通研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切音字"是清末文字改革运动的产物。虽然倡导者积极呼吁鼓吹,后继者对其成效也多有肯定,但清政府对"切音字"态度冷淡,始终没有赋予其倡导者所积极诉求的法定地位,同时匮乏的办学经费严重影响了"切音字"学堂的开设与运行,从根本上制约了"切音字"的传播速度与范围;社会民众对"切音字"存在诸多疑虑,学习热情不高,切实参与学习的群体相对固定,学成之后的应用领域颇为有限,因而影响了"切音字"的实际传播效果。整体而言,清末"切音字"的社会流通并不成功。
作者 刘晓明 郭莹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切音字运动’研究"(HB14YY04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12&ZD173)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177

  • 1李宇明.清末文字改革家的方言观[J].方言,2002,24(3):193-200. 被引量:10
  • 2柯继铭.理想与现实:清季十年思想中的“民”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7(1):179-191. 被引量:20
  • 3林辂存.《上都察院书》,《清末文字改革文集》,第18页.
  • 4陈望道.《中国拼音文字的演进》,《陈望道文集》第3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 5杨琼.《序》,杨琼,李文治.《形声通》影印本,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第1-2页.
  • 6程先甲等.《陈请资政院提议变通学部筹备清单官话传习所办法用简字教授官话说帖》,《清末文字改革文集》,第130页.
  • 7吴汝纶.《答国字改良部干事小岛一腾》(壬寅六月廿一日),《吴汝纶全集》第3册,合肥:黄山书社,2002年,第398页.
  • 8何凤华等.《为恳祈宫保大人奏明颁行官话字母设普通国语学科以开民智而救大局事》.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影印本.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第75-76页.
  • 9王汎森.《晚清的政治概念与“新史学”》,见《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第203页,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3.
  • 10不署名.《论造就国民为富国之本》,载《大公报》,1903-10-09.

共引文献36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