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语文人文旗帜的张扬呈现一派龙腾虎跃的景象。在各题型变换的迎来送往中,选择题渐趋式微。以高考语文全国通用卷现代文阅读题为例,1990-2001年,选择题所占分值比接近15.0%,2002-2004年,选择题所占分值比在10.0%左右;2005-2008年,选择题所占分值为6.0%;2005年开始则在文学类的文章中彻底放弃了选择题题型。山东省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除2005年有1道客观选择题外,2006到2013年均为主观性题目。人们普遍认为主观题能呈现稍纵即逝的解题过程,展现学生别开生面的见解,能体现新课标中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探究能力”。然而由于我们的学生数量庞大,主观题越多阅卷愈难,阅卷者往往只能“踩点评分”,无暇“披沙拣金”。而学生亦深知循规蹈矩按照固定套路答题,容易按点拿分,拔新领异之谈并不能为分数锦上添花。所以要在主观题中“发现创造思维与独特表达”的初衷似乎撞上了现实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