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化社会:中国语境下的现实与未来——中国传播学会2014年年会暨新世纪的传播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社会的崛起使得全球媒介更加紧密地融合,而浸润于中国社会语境下的网络生态环境亦呈现出了不同的现实境况。本文基于中国传播学会2014年年会暨"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学术研讨会,尝试以多维度的视角对学者们有关中国传播生态境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还原式的梳理。并在网络海量信息的精确把控和受众行为的科学分析基础上,对调整与机遇并存的网络化社会予以未来展望。
作者
李春雷
曾娅洁
机构地区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6期53-56,共4页
Journalism Lover
关键词
网络化社会
中国语境
发展趋势
会议综述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37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9
参考文献
6
1
学术对谈:中国、传播与网路社会[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1).
2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喻国明,苏林森.
中国媒介规制的发展、问题与未来方向[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32(1):10-17.
被引量:44
4
陈力丹,毛湛文.
时空紧张感:新媒体影响生活的另一种后果[J]
.新闻记者,2014(1):66-71.
被引量:62
5
童星,罗军.
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J]
.江苏社会科学,2001(5):116-120.
被引量:79
6
高长力,胡智锋.
需求与引领:传媒生态与监管服务之变--2014年《现代传播》年度对话[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1):1-1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孙正一,柳婷婷.
2004:中国新闻业回望(上)[J]
.新闻记者,2004(12):8-15.
被引量:5
2
邵奇,张健.
省级广电集团跨地域经营策略探析——解读上海文广2003年跨地域经营的三大攻略[J]
.新闻传播,2004(12):23-26.
被引量:3
3
周劲.
转型期中国传媒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以报业改革为案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5,27(1):93-96.
被引量:31
4
胡正荣,李继东.
我国媒介规制变迁的制度困境及其意识形态根源[J]
.新闻大学,2005(1):3-8.
被引量:60
5
戴元初.
中国传媒产业规制的解构与重构[J]
.青年记者,2006(2):29-31.
被引量:20
6
卞冬磊,张稀颖.
媒介时间的来临——对传播媒介塑造的时间观念之起源、形成与特征的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1):32-44.
被引量:134
7
蔡雯,黄金.
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世界多国媒介管理现状的比较与思考[J]
.国际新闻界,2007,29(3):60-63.
被引量:43
8
张君浩,刘寒娥,贺利艳.
媒介产业政府规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5):51-53.
被引量:5
9
梅琼林,袁光锋.
“用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媒介时代的速度文化[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3):17-21.
被引量:40
10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9、259页.
共引文献
237
1
黄雅兰.
数字新闻学的方法论探索:新闻生产网络分析[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3):73-93.
被引量:2
2
杨保军.
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上升”与“下沉”[J]
.新闻大学,2021(1):1-10.
被引量:26
3
张又川.
网络质疑现象下的舆情治理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3,9(1):62-65.
4
陈熙.
网络社会的微观权力分析[J]
.社会中的法理,2020(1).
5
杨保军,孙新.
论新世纪以来新闻生产主体的结构变迁[J]
.未来传播,2021,28(4):2-13.
被引量:8
6
谢金林.
生态系统视角下的网络社会管理体制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97-102.
被引量:7
7
陈俊峰.
居住社区虚拟交往探析:江苏个案[J]
.重庆社会科学,2008(1):40-43.
被引量:5
8
吴新兰.
日本动漫对中国观众的“去阶层化”影响[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10-114.
被引量:3
9
刘海龙,方惠.
2014年传播学十大观点[J]
.编辑之友,2015(2):19-23.
被引量:2
10
朱京.
网络信任的原则及对青少年网络活动的影响[J]
.社会,2004,24(8):61-6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5
1
戴元光.
关于文化传播学的理论问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3(4):80-86.
被引量:25
2
胡春阳.
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1):115-121.
被引量:168
3
沈阳.
虚拟社区与虚拟时空隧道[J]
.情报杂志,2007,26(4):69-71.
被引量:19
4
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2011(2):206-222.
被引量:617
5
张筠.
文化认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研究[J]
.中国科技财富,2011(3):175-175.
被引量:2
6
沈浩,黄晓兰.
大数据助力社会科学研究:挑战与创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8):13-18.
被引量:87
7
黄耀华.
大数据时代电视媒体转型路径探析[J]
.南方电视学刊,2013(6):52-55.
被引量:9
8
吴志远.
新媒体驱动下的报业“内容资源”挖掘策略[J]
.新闻爱好者,2014(1):14-20.
被引量:6
9
谭天.
2014新媒体十大预测[J]
.新闻爱好者,2014(2):8-11.
被引量:4
10
桂勇,王正芬.
互联网对中国集体行动的影响[J]
.新闻记者,2014(4):27-3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7
1
张华军.
标题焦虑中的传统媒体应对策略——兼谈标题党乱象及原因[J]
.新闻爱好者,2014(12):59-61.
被引量:6
2
傅守祥.
论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文明与文化生成[J]
.学术界,2020(5):103-111.
被引量:2
3
卢岚.
数字环境中分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21(6):75-81.
被引量:18
4
卢岚,李双胜.
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三维审视[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3):28-33.
被引量:23
5
卢岚,黄祖辉.
技术的侵入:数字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审视[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51-58.
被引量:1
6
林嵩.
中华文化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中的缺位与补位[J]
.林区教学,2023(9):27-30.
7
可运领.
与新兴媒体融合 发地市党报强音[J]
.新闻爱好者,2014(10):31-33.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阮晓鹰,孙愈中.
杜绝网络“标题党”向传统媒体渗透[J]
.今传媒,2016,24(6):49-50.
被引量:3
2
徐亚琳.
浅析“注意力经济”背景下的“标题党”现象[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6):108-108.
被引量:2
3
钟俊辉.
以波特推理图式分析“标题党”的道德问题[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14):76-76.
4
杨涛.
时政新闻感染力、亲和力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7,38(19):69-69.
5
蒋博文.
新媒体时代“标题党”的特点及防范——浅议融合传播的标题制作[J]
.青年记者,2018(6):36-37.
被引量:8
6
张蕾.
数字阅读的媒介偏向与出版业的转型应对[J]
.科技与出版,2021(9):140-144.
被引量:4
7
赵丽涛.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范式构建与优化逻辑[J]
.思想理论教育,2022(2):46-51.
被引量:74
8
欧晓秋.
数字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探析[J]
.北京教育(高教),2022(5):24-27.
被引量:3
9
张文彬,李雅茹.
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生成特征及其“分众”培育策略[J]
.教育探索,2022(4):54-59.
被引量:2
10
温晓年,谭秋浩.
信息技术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限度[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4):102-108.
被引量:12
1
琪琪格.
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5(2):41-42.
被引量:3
2
王晖.
改革图书馆的运行机制 创设终身教育良好条件[J]
.中国农村教育,2001(11):34-34.
被引量:2
3
徐晓丹.
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图书采购工作[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S2):70-71.
被引量:1
4
吕新,于丹.
档案信息化建设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J]
.兰台内外,2005(5):32-33.
5
何芳.
图书馆信息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4(1):60-62.
被引量:4
6
李响.
也谈网络化社会中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30-30.
7
黄国强.
世纪之初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J]
.图书馆论坛,2000,20(5):69-71.
被引量:15
8
马明欣.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模式[J]
.理工高教研究,2003,22(4):147-148.
9
鲁俊杰,侯卫真.
面向信息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构建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2(13):36-40.
被引量:28
10
李艳丽.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
.现代交际,2013(3):129-130.
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