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隐性课程建设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性课程又叫潜在课程,是针对显性课程而言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1916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使用"连带学习"的概念对隐性课程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在其著作《经验与教育》中进行了专门论述。隐性课程概念的第一次正式使用见于美国教育家杰克森在1968年所著的《课堂生活》一书[1],书中分析了学校的教育氛围和教学环境,并从学校教育的整体效益出发论述了隐性课程的作用。
作者
黄晓燕
机构地区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出处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20期126-127,共2页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隐性课程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9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钟艳华.
浅析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建设与开发[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3-54.
被引量:2
2
邓道宣,罗明礼.
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2):98-101.
被引量:104
3
KarenV,Marm.AAMC Annual Meeting,New Orleans,November 1998[J].Medical Education,1999(33):154-155.
4
杨立明,许鸣,刘淑云,韩巍.
隐性课程对医学大专生教学质量的影响与意义[J]
.现代情报,1998,18(1):10-11.
被引量:3
5
王淑侠,阎向东.
“潜在课程”与医学生人格发展——浅谈医学院校中“潜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2):37-38.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李复新.
20世纪隐蔽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析(上)[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10):56-60.
被引量:27
2
李复新.
20世纪隐蔽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析(下)[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12):53-56.
被引量:7
3
何爱霞,李如密.
潜在课程理论研究述评[J]
.教育学术月刊,1997(5):62-64.
被引量:11
4
靳玉乐.
潜在课程简论[J]
.课程.教材.教法,1993,13(6):48-51.
被引量:83
5
田慧生.
当今课程理论研究的新课题(上)——潜在课程研究评介[J]
.课程.教材.教法,1988,8(2):34-38.
被引量:8
6
郑金洲.
隐蔽课程:一些理论上的思考[J]
.比较教育研究,1989(1):46-50.
被引量:67
7
符文忠.
高校德育与隐性课程的建设[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5):74-78.
被引量:43
8
马开剑.大学教学论基础[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9
赵正铭.
潜在课程论析[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8):142-145.
被引量:10
10
吴娴兰.
关于中国潜在课程研究的反思[J]
.现代教育论丛,2000(6):14-17.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09
1
朱荣福,王强,付百学,姜莉,张鹏.
1990-2021年我国高校隐性课程可视化分析[J]
.知识窗(教师版),2022(9):111-113.
2
张义峰.
体育隐性课程的显性设计: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J]
.体育视野,2023(6):12-14.
3
张学影.
农村幼儿园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农村地区为例[J]
.文教资料,2022(2):85-88.
4
张岚.
大学英语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探究[J]
.社科纵横,2008,23(6):166-168.
被引量:9
5
刘晖.
基于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2).
被引量:1
6
刘丽.
隐性课程与学生德育发展关系探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6):26-27.
被引量:2
7
张薇,齐高峰.
隐性课程生成机制探微:动源、表征、认知机制与系统[J]
.高教论坛,2013(12):40-42.
8
朱亮.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跆拳道课程的教学分析[J]
.成功,2013(5):264-264.
被引量:3
9
唐莹,张静平,余晓波.
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224-226.
被引量:19
10
王秋芬.
校园文化中渗透医德教育的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4):85-86.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2
1
章亚文.
医院医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完善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7):1179-1180.
被引量:6
2
周士枋.
强化康复医师的临床基础理论和传统康复技能训练[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713-713.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黄晓燕,徐伟刚,顾志刚,江帆,左贾逸,王正才.
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隐性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32):83-8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程越,左桂兰.
高职院校企业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3):47-52.
2
张雪,潘钰薇,莫玉兴,丘开亿.
康复治疗技术高职生专业认同感初步调查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9,33(3):57-59.
被引量:3
3
张雪,叶敏仪,黄尹虹,张效玮,欧阳静明,莫玉兴,丘开亿.
基于校企合作和校园社团双平台的隐性课程建设在作业治疗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7):51-52.
被引量:2
1
徐伟刚.
隐性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作用[J]
.求知导刊,2015(24):76-76.
2
刘洁,常冬梅,张通.
以实践为基础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改革探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125-127.
被引量:4
3
罗萍,胡国平.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0):13-15.
被引量:3
4
霍金宁.
隐性课程:意蕴、价值与路径[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6):125-127.
被引量:8
5
刘德源,朱丽清.
隐性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浅议[J]
.中国林业教育,2002,20(1):42-43.
6
黄海.
浅议信息技术教育与隐性课程建设的关系[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9):24-25.
7
兰杏芳.
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初探[J]
.中国高教研究,2006(6):70-71.
被引量:26
8
申明.
浅谈山区小学隐性课程的建设[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5):17-19.
9
马金,卢健,许慧艳,柯红.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1):11-12.
被引量:10
10
李渤.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6):56-57.
被引量:1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