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根本恶”到“平庸的恶”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阿伦特在对政治伦理探讨的过程中,面对极权政体内在自反性产生出的“恶”进行彻底的批判,完成了由善之必然至恶之实然的政治哲学理论转向。需要指出的是,阿伦特对“恶”的彻底批判不是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完成的,“根本恶”中有诸多的逻辑冲突和不完善之处,直至《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中“平庸的恶”概念的提出,才真正构建起对“恶”的批判体系。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3-98,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编号13AZD016)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教改项目(编号JP201107&JGXM201235)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21

  • 1[美]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骤华译,台北: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
  • 2[美]亨利·E.阿利森.《康德的自由理论》,陈虎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3Arendt, Hannah. 2004.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1951]. New York:Schockeno
  • 4孙传钊.《耶路撤冷的艾希曼:伦理的现代困境》,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5Arendt, Hannah. 1978. The Life of the Mind. Ed. Mary McCarth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 6[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竺乾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7Berel, Lang. 1988. "Hannah Arendt and the Politics of Evil," Judaism 37(3).
  • 8Berstein, Richard J. 1994. "Did Hannah Arendt Change Her Mind? From Radical Evil to the Banality of Evil," in Hannah Arendt : Twenty Years Later.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9何怀宏.《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10“Eichmann Trial Regarding Background Material Comes Mainly from a Biography of Hannah Arendt and Seyla Benhabib: Arendt's Eichmann in Jerusalem,”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annah Arendt, edited by Dana Vill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共引文献64

同被引文献49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