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十分常见。肝硬化患者粪便中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明显增加,尤其是小肠细菌的过度增殖十分常见。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增加的肾上腺素和门脉高压所致的的小肠动力的减退[1-3]。有研究表明,动物实验中,胃肠道菌群在小肠运动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表明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可能影响小肠的运动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细菌过度生长的一系列症状和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失调是肝硬化的亚临床表现。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移位,免疫防御机制可以阻止细菌移位。预处理细菌感染所产生的蛋白质受损的免疫机制,包括调理素降低所致的低补体巨噬细胞Fc-γ受体功能失调及吞噬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凋亡[4]。黏膜免疫受损亦很重要。很多肝硬化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这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最近的研究表明,菌群失调在显性感染的致病性和败血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甚至无论是与革兰阳性菌共生,或可发酵纤维单独存在的肠道细菌都可以是小肠乳酸菌增多,从而使肝硬化患者中现在的致病性增加[6]。
出处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4年第5期315-318,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