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话语翻译与身份重塑为研究对象,以语料库辅助下的文本比读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与王熙凤的话语进行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发现刘姥姥话语的四大特征,即与农民阶层相关的词汇较丰富,口语化和世俗化程度更高,佛教相关表达出现频率较高,以及用词较丰富多样。这种话语特点塑造了刘姥姥出身乡野、受教育程度较低、受佛教影响较大和能言善辩的身份特征。通过对比杨译和霍译在刘姥姥与王熙凤的话语差异再现,以及刘姥姥话语翻译上的显著差别,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杨译较好地重塑了刘姥姥和王熙凤之间的社会身份差距、以及她受佛教影响较深的主体身份,而霍译则更成功地再现了刘姥姥能言善辩、欲与贾府亲近的个人身份。这一差异正是两位译者在东、西方价值观影响下,不同思维模式的体现。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重视原作人物的身份定位,在话语翻译过程中重塑复杂多变的人物身份。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3-249,共17页
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基金
安徽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文科类)项目"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优选论分析"(项目编号:SKQN1007)
"第二批安徽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2303301-024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