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2002年第8期5-7,共3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同被引文献38
-
1邵培仁.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9(4):36-41. 被引量:45
-
2肖容.整体互动论:独树一帜的传播模式——略论邵培仁的传播学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2(3):138-141. 被引量:10
-
3童兵.知识量和理论性俱佳的传播学新作──《传播学导论》小序[J].新闻知识,1997(11):29-30. 被引量:3
-
4邵培仁,陈兵.论中国报业集团改革中的六大困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6):108-114. 被引量:5
-
5胡凌霞.跨国传媒集团的全球化传播战略——兼析贝塔斯曼的实战案例[J].传媒,2005(3):58-59. 被引量:4
-
6王路江.中国大学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J].中国文化研究,2005(1):1-4. 被引量:4
-
7[2]邵培仁.政治传播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
8周军.传播学之苑的一朵新葩--评邵培仁的《教育传播学》[J].教育研究专刊,1992,(4).
-
9邵培仁.传播观念断想[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
10邵培仁.媒介产业全球化:是机遇还是挑战[J].中国传媒报告,2002,(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戴元光,陈钢,许建.中国传播学研究学术旨趣与学术群——兼论中国传播学研究30年[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4):46-57. 被引量:7
-
2姬建敏.对贝塔斯曼淡出中国的理性思考——从媒介管理学出发[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4):162-165. 被引量:2
-
3刘瑜.大众传媒:民族建筑文化保护的助推器[J].新闻知识,2011(6):104-105.
-
4闻学,肖海林.境外传媒资本退出中国市场成因分析[J].商业研究,2013(3):144-148. 被引量:1
-
5唐韵.简析媒体集团本土化进程中的战略变革——以贝塔斯曼中国为例[J].东南传播,2017(3):73-75. 被引量:1
-
6周颖.邵培仁学术理念国际化进路及传播思想[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5):81-90. 被引量:5
-
7林凯.中国传播学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邵培仁传播学研究成果述评[J].东南传播,2020(3):1-6. 被引量:7
-
8陈江柳.立足本土 走向整体 走向世界——略论邵培仁及其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化探索[J].东南传播,2021(4):17-25. 被引量:5
-
9闫欢.邵培仁教育传播理论与实践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43(11):98-105. 被引量:2
-
10熊澄宇,郑玄.冲突与融合:从媒介帝国主义到“新媒介帝国主义”[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75(1):5-16. 被引量:5
-
1跨国传媒集团进军大陆的思考[J].思想工作,2006(4):42-43.
-
2张宁.同质化背景下报纸竞争的焦点与应对策略[J].新闻世界,2010(09X):13-14. 被引量:1
-
3黄禹康.论现代档案人员的信息素养[J].天津档案,2006(12):22-24.
-
4黄禹康,席友兰.论现代档案人员的信息素养[J].档案与社会,2004(3):13-16.
-
5黄禹康.论现代档案人员的信息素养[J].机电兵船档案,2005(1):29-31. 被引量:2
-
6吴旭.军事期刊要努力构建特色品牌[J].军事记者,2005(8):42-43. 被引量:4
-
7余德旺.数字新媒体环境下的大转型:中国传统出版产业向大文化传媒产业升级[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181-183. 被引量:6
-
8张培成.央视春晚走向世界的潜质及途径[J].传媒观察,2008(6):50-51. 被引量:2
-
9吴凯林.中阶主管逆境求生的6种新角色[J].人才资源开发,2005(5):96-97.
-
10迟全华.对一个“热点话题”的看法[J].新闻实践,2006(7):22-23.
;